法云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晞发集

晞发集

诗文别集。南宋谢翱撰。十三卷。翱字皋羽,号晞发子,长溪(今福建霞浦)人。徙居浦城。元军陷临安后,毁家率乡人投文天祥,曾任文天祥部谘议参军。晚年与邓牧相好,病卒。有《许剑录》已著录,编有《天地间集》。此集由明陆大业编成,正集收乐府、古今体诗凡二百二十三首,文十三篇。《遗集》二卷,收诗五十三首,另一卷为长篇游记《金华游录》。《遗集补》一卷。附录《西台恸哭记注》与《冬青树引注》,皆明张丁注。《西台恸哭记》为哭祭文天祥,悲愤苍凉。深表亡国之痛,真切感人。 诗风沉郁、苍凉,语言明快。《遗集补》录翱作《哀江南诗》四章,为歌颂汪元量抗元活动而作。又附《天地间集》,翱选文天祥十余人诗二十四首。此集旧本残缺,明代以来刻本多芜杂,唯清代陆大业所编,较有条理,为通行善本。

紫阳真人内传

紫阳真人内传

紫阳真人周义山,字季通,相传乃西汉时人。为东晋古道书。谓周义山得道成真之事,言义山少好神仙,游天下名山大川,遇仙真三十余人,分别授以经文、丹法、符箓、法术等,又修持百余年,乃白日飞升。传后附有所授道经目录, 于考证道籍有参考价值。新、旧《唐书·经籍志》及《宋史·艺文志》称之为东晋华侨所撰。收入《道藏》第152册。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王明《黄庭经考》认为《黄庭外景经》成于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年)。述精气修炼,与《黄庭内景经》的指导思想相同,早期内丹术。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春秋左氏古经说义疏

是书又名《左氏古经説》、《春秋左氏古经説疏证》,是廖平于经学“二变”时改《左传》爲“今学”后的著作。成于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同年由成都府中学堂刊刻。全书十二卷,以鲁十二公爲次序,各爲一卷。廖平初治《左传》,分爲两端,其从《汉书·艺文志》中的《左氏微》得到啓发,将《左氏春秋》分爲义例的“説”和记事的“传”,沿着先“説”后“传”的次序,依次著成了《左氏古经説读本》、《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又名《春秋古经左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左传汉义补证》,而《春秋左氏古经説义疏》经、传同载,与《左氏古经説汉义补证》、《左传汉义证》之经、传别行不同,是廖氏集其《左氏》学诸成果而成之作。原书每卷下标有“井研廖氏学”。全书旨在阐发经义,广引二传、《礼记》、《论语》、《国语》、《史记》等以相印证,博采贾、服、许、班等汉儒师説,以匡杜説之失。其间采杜説较刘文淇爲严,多推传例、师説以补古注所无。主要版本有光绪三十四年(一九〇八)成都中学堂刻本、民国八年(一九一九)重刻本、民国十年(一九二一)四川存古书局《六译馆丛书》重印成都中学堂刻本。兹据成都中学堂刊本整理。

帝范

帝范

四卷。唐太宗李世民撰。书成于贞观二十二年 (649)。论为君持身治国之道。以为尧舜之道、周孔之教为治国之本。贞观末年太宗以此书赐其子李治(高宗),曰:“此十二条者,帝王之大纲也”,“修身治国备在其中”(《帝范·后序》)。《旧唐书·经籍志》、《唐书·艺文志》皆云四卷。晁公武《读书志》仅载六篇。陈振孙《书录解题》曰一卷。此本载《永乐大典》中,共十二篇,首尾完整。是书于南宋时已佚其半,至元乃复得旧本,故明初转有全文。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十二篇。贾行注和韦公肃注,并佚。注文疑出于元人之手。日本有传本。大抵本文以日本传本为佳,注文以四库馆臣辑本为上,亦互有补充。有 《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知不足斋丛书》本。《粤雅堂丛书》三编本据日本传本刊。

弥勒上生经宗要

弥勒上生经宗要

佛教著述。唐代新罗僧元晓撰。一卷。是《弥勒上生经》的论释书。分十门:初述大意、二辨宗致、三二藏是非、四三经同异、五生身处所、六出世时节、七三世有无、八三会增减、九发心久近、十证果前后。在“三经同异”中,认为《上生经》是为中品人说,《下生经》和《成佛经》是为下品人说。此书不传于中国。今仅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及《大正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