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

作者:佚名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

圆觉经夹颂集解讲义十二卷,宋周琪述并序(序文首缺)道冲跋,师范跋,心月跋,广闻跋(二篇)。

猜你喜欢的书

金陵物产风土志

金陵物产风土志

清末陈作霖撰。一卷。凡《植物品考》、《动物品考》、《矿物品考》、《食物品考》、《用物品考》五篇。记叙金陵(今南京)农业、畜牧业、食品业、印刷业、纺织业等历史与生产情况。为金陵地方志一种,与《金陵通纪》、《金陵通传》相辅而行。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刊本。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云林堂饮食制度集

古代食谱。元代倪瓒(1301—1374)撰。倪瓒,初名瑛,字元缜,号云林,无锡(今江苏无锡)人,与黄公望、吴镇、王蒙合称为元代四大画家。晚年隐居。著有《清闷阁集》等。《云林堂饮食制度集》辑录有关主食糕点、菜肴、茶酒、调味品等50多种烹制与饮食方法,其中以鱼蟹为多,是一部反映水乡无锡一带的食谱著作。

到莫斯科去

到莫斯科去

现代长篇小说。胡也频著。上海光华书局1936年6月初版。作品描写女主人公素裳为了追求有意义的人生,舍弃安逸舒适的贵妇人生活而投奔革命的历程。素裳的丈夫徐大齐是20年代中后期的新贵。素裳在生活条件优越的家庭中感到寂寞,她思考妇女在社会上的地位,渴望工作,服务于社会事业,不满沽名钓誉的丈夫和他周围的那批政客。素裳通过好朋友叶平,认识了广州起义失败后从南方来北京准备去欧洲的共产党人施洵白。素裳在同施洵白的交往中,对他产生了爱情,并在施洵白的影响下,产生了革命的信念,两个人决定同去莫斯科。徐大齐偷看了素裳的日记,在他们动身的前夕,告密于市政府和国民党市党部,秘密逮捕了施洵白,并在当夜处决了他。素裳得知真相后,新仇旧恨使她下定决心,“她要继续着洵白的精神,一直走向那已经充满着无数牺牲者的路。”她在叶平的帮助下,当天夜里独自出走,去上海找关系,到莫斯科去。作品还刻划了一些受当时不同思潮影响的女性。胡也频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后,主张新文学必须要“着实地抓住这斗争底时代的现实”,“深入于无产阶级的社会而经历他们的生活和体验他们的意识”(《到莫斯科去·序》)。《到莫斯科去》就是作者这种主张的实践。

唐人试律说

唐人试律说

唐诗选本。清纪昀编。此书所选都是唐人五言试律诗。随见随抄,不分卷,也不以诗人生卒先后排列,首篇为元稹《数蓂》,未篇为祖咏《终南积雪》。前有纪昀的序,末有其外甥马葆善以及纪昀的跋文各一篇。马葆善《跋》说明他曾跟从舅舅纪昀在阅微草堂读书,纪昀在讲授经学之余,也讲授唐人五言应试律诗,马葆善都敬录抄存,又请纪昀点勘校正,刊刻印行。纪昀在自序中说:“迩来选本至伙,大抵笺注故实,供初学者之剽窃。初学乐于剽窃,亦遂纷然争购之。于抄袭诚便矣。如诗法何?”“若夫入门之规矩,则此一删书略见大意矣。”可见这也是为当时科举考试所用而编的,诗后都有深入浅出的述说,有如串讲,有时也涉及章法结构,但显得很有条理。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宋大诏令集

宋大诏令集

中国北宋诏令专书。原书未写明纂辑者,仅有少数抄本传世。原名《本朝大诏令》、《皇朝大诏令》。政书。南宋绍兴间宋绶后代编纂。原本240卷,今阙卷七十一至九十三、一百零六至一百十五、一百六十七至一百七十七,实存196卷。是书共收录自宋太祖建隆至徽宗宣和间所颁重要诏令3,800余篇(缺卷不计),分为帝统、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太妃、皇后、妃嫔、皇太子、皇子、亲王、皇女、宗室、宰相、将帅、军职、武臣、典礼、政事等17门,门下分目及子目,编年纂次,其中政事一门占全书篇幅之五分之三。是书多取材于北宋各朝官私所修政书及政府档案,多有《宋史》及他书所未载者,为研究北宋政治的重要原始资料。初刊于南宋嘉定三年(1210),元、明以来仅有钞本流传,甚为稀少。各钞本缺卷均同,可知其残缺已久。1962年中华书局据北京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本校订断句,排印出版。

礼经会元

礼经会元

四卷。宋叶时撰。叶时生卒年不详,字秀发,自号竹野愚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淳熙十一年间(1184)进士。授奉国军节度推官,历任吏部尚书,理宗初以显谟阁学士出知建宁府,后以宝文阁学士提举崇福宫。卒谥号文康。《礼经会元》以概括《周礼》而立论,共一百篇。除第一篇总序泛论《礼经》、第二篇驳汉儒之失、第一百篇补《冬官》之佚外,其发挥经义实为九十七篇。其中《朝仪》、《宫卫》、《王畿》、《祭乐》、《明堂》、《分星》六篇,各附以图,由于刊本错乱,“祭乐”后所附之图,实为“乐舞”之图,“祭乐”之图移于前幅。《礼经会元》体例与郑伯谦《太平经国之书》略同,议论多互相矛盾,从内容上看,《太平经国》所论庞杂,《礼经会元》则无此疵。叶时受当时疑古风影响,极力驳贬前儒而立己说,如“注疏”一篇,认为刘歆诬《周礼》,基本承先儒旧论;“补亡”一篇,认为《冬官》散见五官,与俞庭椿《周礼复古编》观点相同;至于认为河间献王以《考工记》补《冬官》是多余的,汉武帝不信《周礼》,由此一篇,则无根据;又驳难郑玄所注深害《周礼》,诋其不该用纬书注《周礼》以及用《国语》注“分野”等,则过于偏颇。其必欲复封建、井田、肉刑则显与时事不合。然总体而论,叶时的《礼经会元》对《周礼》概括基本准确,较为可取,《四库全书总目》评其“大旨醇正,多能阐发体国经野之深意”,是后世研究者研究《周礼》的一部有价值参考书。《礼经会元》版本有:元刊本,藏于南京图书馆;明嘉靖萧梅林刻本,藏于北京图书馆;元至正杭州路儒学刊本,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元至正藤花榭刊本;汪氏丛刊本;陆有元刊本;明初黑口本;陆子全书本;明复刊元至正本;洞庭席氏刊本;清许元准刊本;乾隆桐柏山房刻本;乾隆间写文渊阁《四库全书荟要》本;康熙十九年(1680)纳兰性德刻《通志堂经解》本;乾隆五十年(1785)通志堂刊修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