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戒本疏

作者:义寂
菩萨戒本疏

亦称《梵网经菩萨戒本疏》。律学著述。唐新罗僧义寂述。二卷(或卷下分“本”、“末”作三卷)。系《梵网经菩萨心地品第十》卷下偈颂以后经文的注释书。初科简略标旨归,次释题名,再次随文解释。释十重戒时,以五句辨释文义:制意释名、具缘成犯、判业轻重、学处同异、就文解释。释四十八轻戒时,随文所分为五段,“段段皆说离恶摄善益生义”。作者认为:“前三十戒多为摄善,后十八戒多为利生。”见载于日本《续藏经》及《大正藏》。

义寂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两分铜币

两分铜币

收录一九二三年四月发表处女作至一九二五年七月之间所发表的本格或准本格推理短篇和极短篇共计十六篇。包括处女作《两分铜币》、《一张收据》、《致命的错误》、《二废人》、《双生儿》、《红色房间》、《日记本》、《算盘传情的故事》、《盗难》、《白日梦》、《戒指》、《梦游者之死》、《百面演员》、《一人两角》、《疑惑》以及出道之前的习作《火绳枪》。同时收录傅博先生撰写的导读和解题,日本评论大师权田万治先生撰写的评论

丹溪心法

丹溪心法

中医综合类著作。5卷。元朱震亨(1282~1358)撰。朱震亨,字彦修,人称丹溪先生、丹溪翁。义乌(今属浙江)人。金元四大家之一。认为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成为“滋阴派”代表人物。师事罗知悌,得刘完素、张从正、李杲等人的理论学说。本书主要是朱氏门人整理而成,明程充校订。成书于1347年。《丹溪心法》全面地、系统地反映朱震亨的“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相火论”等学术思想。以内科杂病为主,兼及外、妇、儿各科病症,约一百余种。每一病症,先记朱氏原论,次述他的弟子戴元礼论述及方药。书末附有明宋濂《故丹溪先生朱公石表辞》及戴良的《丹溪翁传》。该书是一部研究内科杂病和朱氏学说的重要参考书。有明成化十七年辛丑(1481)年刻本、明成化十八年壬寅(1482)程充校刊本)、《古今医统正脉全书》本。

台案汇录丁集

台案汇录丁集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四集,称为「台案汇录丁集」。全书由「明清史料」戊、己两编选集一百十八件档案辑成,概属台湾军事行政事项。卷一收乾隆时期二十四件、卷二收嘉庆及道光时期三十一件,以关于马政--如奏留马匹在台试养、报销官马朋扣皮脏银两以及请裁马匹之类案件为较多,次为关于台澎各营修建衙署兵营、戍台班兵调拨与配渡、赏恤遇匪御盗被难弁兵、题报官庄租息、筹拨防堵经费、调驻营员、移拨汛兵以及奉到恩诏律例王命旗牌与钦颁督捕则例等例行事项。卷三收乾隆、嘉庆及道光时期二十件,全为各级军事长官巡阅全台营伍之报告。卷四收雍正及乾隆时期十三件、卷五收嘉庆及道光时期三十件,均为报告督解台澎饷银、运载戍兵眷米、报销官兵俸饷马干红白赏银及眷口米折银两等项档案。

华严经持验记

华严经持验记

亦称《历朝华严经持验记》,简称《华严持验记》。佛教感应集。清周克复纂。一卷。收录自古印度龙树菩萨至明代谭贞默之母共四十九人传持《华严经》的神异事迹。大多数人物事迹后附有所引书名,多取材于唐慧英的《华严经感应传》和明袾宏的《华严经感应略记》等。见载于日本《卐字续藏》。

辟除贼害咒经

辟除贼害咒经

一卷,失译,如题可知,能除劫贼之难。

禅行三十七品经

禅行三十七品经

后汉安息国沙门安世高译,明少时修三十七品,亦非愚痴食人信施,何况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