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菩萨经

作者:佚名
地藏菩萨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篇幅甚短,仅二百余字。谓地藏菩萨在东方琉璃世界,见地狱众生受苦,故来到地狱,与阎罗一起断案。并谓凡造地藏像、写地藏经、称地藏名者,皆得往生净土。舍命之日地藏菩萨当亲自来迎,常得与地藏菩萨共同一处。此经与民间流行的地藏菩萨信仰及敦煌地区广为流传的三阶教有关。中国历代大藏经均未收入,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日本《大正藏》收入第八十五卷。

猜你喜欢的书

诗话人生

诗话人生

黑塞的文学生涯以诗歌创作为始,又以诗歌终结;他第一本诗集《浪漫之歌》,收集了他从15岁开始的诗歌创作,而最后一首诗《残枝嘎响》,完成于他去世的前一天。 在黑塞诗作生涯的近70年间,他共作诗约1400首,其中800多首由他亲自编辑成15本诗歌选集。 黑塞的诗深受德国人民的喜爱,他的诗纯真缠绵,篇篇都是真情流露,不仅语言细腻委婉、简洁朴实,风格也尤为清新、自然流畅。 《诗话人生——黑塞诗选》从作者15部诗集中甄选了275首精品,分“少年篇”、“青年篇”、“中年篇”、“老年篇”和“晚年篇”五个部分。

梁溪集

梁溪集

诗文别集。一百八十卷,其中诗二十八卷。宋李纲撰。《宋史》本传言其“文章、歌诗、奏议百馀卷”。赵希弁《郡斋读书志·附志》著录《梁谿先生文集》一百七十卷。《直斋书录题解》著录《梁谿集》一百二十卷。由于其各种杂著如《靖康传信录》等,或收或不收,或收多收少,故流传有各种卷帙不同之本。李集最初由纲子秀之编辑,当时只刊表章奏札八十卷,不包括诗、文。赵记之一百七十卷本、陈记之一百二十卷本,皆包括诗、文而言,诗、文部分,当为后人所补辑。此集尚有宋刻残本传世,为南宋宁宗嘉定(1208—1224)时史氏所刊。另有清影宋刊本,《附录》一卷,为年谱、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词等,刻于清宣宗道光十四年(1834)。此本犹存宋刻遗意。《四库全书》所收《梁溪集》为一百八十卷、附录六卷本,包括赋四卷、诗二十八卷、表本诏书二卷、拟制诏四卷、表札奏议六十四卷、札子二卷、状三卷、书二十二卷、启二卷、记二卷、序六卷、赞二卷、颂箴铭辞一卷、论二卷、迂论十卷、杂著六卷、题跋三卷、祭文疏词二卷、碑志五卷、《靖康传信录》三卷、《建炎进退志》四卷、《建炎时政记》三卷,另附年谱一卷,行状、谥议、祠记、祭文、挽诗、像赞、书跋等五卷。李集流传版本较多,如南宋嘉定时其孙李大有刊印之八十卷本,明武宗正德(1506—1521)间邵武县刊印之《宋丞相李忠定公奏议》六十九卷、《附录》九卷,明末左光先所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七卷以及清圣祖康熙(1662—1722)间李荣芳之重刊本。又有明刊《李忠定公选集》四十卷本。

真气还元铭

真气还元铭

道家养生学著作。五代时强名子注,1卷。首有作者自序,自谓于后梁贞明(915~920年)年间从仙人受屈伸吐纳练形之术,于二纪后“翻作新经”,即此铭。铭文为四言体,逐句有注,铭、注盖出一人之手。述吐纳、导引、服气、咽津等养生之法,其说以一气为本,以清虚无心为宗,征引 《黄庭》、《阴符》。谓气乃精神之本,性命之源,神明之主。人有衰夭死亡,乃喜怒乱气、五欲外驰所致,如能无思无为,返一守和,则万物自归。载《道藏》第一百三十一册。

漱玉词

漱玉词

词别集。南宋李清照作。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长沙《百家词》本《漱玉集》一卷,并曰“别本分五卷”。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谓李清照《漱玉集》三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易安词》六卷。以上诸本皆佚。明毛晋得洪武三年抄本刻入《诗词杂俎》,仅十七首。清照为我国古代著名女词人。词格高秀、婉约、豪放,擅长白描手法。词多言志抒情,自出机杼,颇多佳作。但其词流传不多。有明代毛晋汲古阁刻本。于1卷外,另有《补遗》1卷、《附录》1卷。中华书局版《李清照集》收词40首,附录36首。

学史

学史

十三卷,明邵宝撰。邵宝字国贤,别定泉斋、二泉,无锡人。成化进士,官至户部侍郎,南京礼部尚书,著有《左觿学史》、《简端二余》、《定性书说》、《漕政举要》、《慧山记》、《客春堂集》等。邵宝在任江西提学副使时作 《学史》,全书前十二卷如一年中十二个月,余一卷似闰月,每卷中多者三十条,少者二十九条如月有大小,采取这种体例取义于二程所提倡的 “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 书中记载了自周迄元的史事,分条论列,言简意赅,持论平正,笔力也颇为遒健。该书曾由吴廷举进献给朝廷,现存为明崇祯年间刻本,卷内题有“邑后学曹荃重编刻,冢玄孙澄重较辑”。前有弘治十八年(1505年)作者自序,后有正德十三年 (1518年) 浦瑾跋。《四库总目》所录为浙江范懋柱家天一阁藏本。

受五戒八戒文

受五戒八戒文

全一卷。又作授五戒八戒文。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一般于受戒之际朗诵本文。内容分为八戒文、五戒文两部分。(一)八戒文,分为五品:(1)稽首请证明品,(2)洗忏往业品,(3)得戒三归品,(4)问持说品,(5)回向发愿品。八戒之项目见于第四品。(二)五戒文,亦分五章:(1)发诚启请章,(2)悔过洗罪章,(3)转邪归敬章,(4)说相合(令)修章,(5)回向愿海章。五戒之项目见于第四章。或谓本戒文为唐代不空(705~774)之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