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沧洲尘缶编
宋代诗文别集。14卷。程公许著。程公许所著《尘缶文集》、《内外制》、《奏议》、《奉常拟谥》、《掖垣缴奏》、《金华讲义》等皆散佚。此集系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作者用陆士衡“惧蒙尘于叩缶,顾取笑于鸣玉”(《文赋》)之句名编。卷1赋5篇;卷2拟骚2篇,古词4篇;卷3四言诗1篇,五古41篇;卷4、卷5五古85篇;卷6、卷7为七古57篇;卷8五律104篇;卷9、卷10为七律158篇;卷11为五言排律8篇,七言排律4篇,五绝14篇,六言绝句16篇,七绝46篇;卷12七绝206篇;卷13记、序11篇;卷14策问、箴、偈5篇。“大抵直抒胸臆、畅所欲言,虽不以锻炼为工,而词旨昌明,议论切实,终为有道之言,其格在雕章绘句上也。”(《四库全书总目》)有《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珍本初集》等版本。
高上神霄玉清真王紫书大法
述神霄派符箓法及雷法,包括宗派、神谱及养生内容。神霄派创于北宋王文卿。书中有宋徽宗道号。本书当撰于南宋。
苍筤词钞
孙鼎臣撰,词集
菩萨戒品释
《菩萨戒品释》即印度无著菩萨《瑜伽师地论·本地分菩萨地初持瑜伽处戒品》的第四十卷至四十二卷首,是宗喀巴大师在1399年针对当时藏区佛教界部分修习大乘佛法但不守戒律的人所造,全论分为五卷,由三部分组成:总明持戒、广辨戒相、总结劝学,其中广辨戒相是其主体,系统阐述了菩萨戒由摄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组成的缘由、殊胜、受持的条件及三者的关系。点明菩萨戒相是由四种重戒和四十三条轻戒组成,这与梵网经戒的四重戒四十八轻戒不同。宗喀巴大师在《菩萨戒品释》开篇便以偈颂的形式表明菩萨学处和菩萨律仪是三世诸佛必须要走的必经之路,他认为: “先如教授发菩提心,是为佛子诸行所依。次若不以受菩萨学,受律为先学菩萨学,无时能趣无上菩提。故此即是三世菩萨惟一大道。”
申日经
一卷,西晋竺法护所译月光童子经之异名,又宋求那跋陀罗所译申日儿本经之略名。
相应相可经
佛说相应相可经,一卷,西晋法炬译。说善恶之人,各以类相聚。出单卷之杂阿含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