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威仪请问

作者:佚名
大威仪请问

大威仪请问,一卷。佚名

猜你喜欢的书

罗圭峰文集

罗圭峰文集

三十卷。 明罗玘撰。罗玘字景鸿,江西南城人。成化末年 (1487)领京闱乡试第一,次年举进士,官至南京吏部右侍郎,遇事严谨,僚属畏惮。谥号文肃,学者称圭峰先生。著有《罗玘圭峰文集》。据周亮工《因树屋书影》称,罗玘的诗文集一刻于盱眙,再刻于南国子监,又有武进孙氏本,均已佚失。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嘉靖五年(1526)陈洪谟、余载仕刻本,题名为 《翰林罗玘圭峰先生文集》,陈洪谟自为之序,夏良胜为后序。到崇祯年间,其文集又出现两种刻本,一是崇祯七年(1634)盱江罗玘氏代文堂刻本,题名为《文肃公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七卷,附录一卷;另一是崇祯七年黄端伯、吴兆刻本,题名为《罗玘圭峰先生文集》,共三十卷,首一卷。该集为清康熙二十九年(1690)罗玘八世孙罗玘美才据黄端伯、吴兆刻本重新刻印而成。罗玘博学好古,为文务为奇奥。其文规抚韩愈,多抑掩其意,迂折其词,使人思之于言外。陈洪谟序称:“闻其为文,必呕心积虑,至扃户牖,或踞柘,隐度旬日,残逾岁时,神生境具,而后命笔。”稍有不甚满意之处,便反复修改。其文幽渺奥折,磊落嵚崎,尝有意作态,虽不及韩愈之文浑厚,但在明代人之中,亦是难能可贵。该集有 《四库全书》本。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

《皇极经世心易发微》·八卷(江苏巡抚采进本),明杨向春撰。向春字体仁,号野厓,普洱人。是书推衍《皇极经世》旧说, 立占卜之法,惟论干支生克,五行制化。盖方技家言,非说《易》之书也。自称 六卷而隆庆二年邓世芳序称八卷,与此本合。据世芳序,是书一刻于大理,再刻 于京师。及在武定,又集前刻之未备者刻之。盖自序乃初刻时作,此则增定之本 耳。

春花

春花

现代长篇小说。王统照著。良友图书印刷公司1936年12月初版,列入“良友文学丛书”;上海晨光图书公司1948年5月重版,改题《春华》,列入“晨光文学丛书”。收《自序》1篇。小说反映了山东济南的一群知识青年,在五四运动后各自所走的不同道路。作品描写坚石原是黎明学会的中坚分子,学生运动受了挫折后,他从斗争中退出,对理想感到茫然。为了避开苦闷的人生,他决定离家出走。过了8个月的佛门生活之后,他后悔与老朋友分道扬镳,最后又回到革命队伍中来。巽甫是个幻想变革的青年,他辞去路政局的美差,与一些青年去苏联考察,对革命有了新的认识,回国后参加了实际斗争。身木立志科学救国,努力读书,后来由中国共产党秘密送往海参崴学习深造。义修是个矛盾论者,又是一个虚无主义者,当遇到挫折后,便感伤厌世,看破红尘。作者采取若干主角平行发展的结构方式,“在不同的生活途径上显示只有大同处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动态”《自序》)。

东家杂记

东家杂记

二卷。宋孔传撰。孔传为孔子第四十七世孙,初名若古,字世文,兖州仙源(今山东曲阜东北)人。高宗初南渡,流寓衢州 (今属浙江),官至右朝议大夫、知抚州军州事兼管内劝农使,封爵仙源县开国男。卒年75岁,时间不详。平生著述颇多,除本书外,还著有《祖庭杂记》、《孔子编年》、续撰《白氏六帖》(合为《白孔六帖》)等。《东家杂记》成书于绍光四年 (1134),专记孔子事。上卷叙世系封爵,分为姓谱、先圣诞辰讳日、母颜氏、娶亓官氏、追封谥号、历代崇奉、嗣袭封爵沿革、改衍圣公、乡官等九类;下卷述孔庙文物古迹,分为先圣庙、手植桧、杏坛、后殿、先圣小影、庙柏、庙中古碑、本朝御制碑、庙外古迹、齐国公墓、祖林古迹、林中古碑等十二类。清人钱曾、钱大昕云所见宋刊本首列《杏坛图说》,并有孔子所作歌一首。而四库著录本(亦为宋本)杏坛为下卷第三篇,且有说无图,亦无歌。《四库全书总目》云:“此歌伪妄,不辩而明。”今有《四库全书》本、爱日精庐影宋本等。

随巢子

随巢子

一卷。周巢子(生卒年不详)撰。有人认为随巢系姓氏,或曰随名巢。墨子弟子。据《汉书·艺文志》墨家类载:“《随巢子》六篇”。《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皆云一卷。宋《崇文总目》未著录该书,可能亡于宋朝。关于《随巢子》一书的思想内容,我们仅能从前人的记载中窥知一二。《史记·太史公自序·正义》引韦昭注曰:“墨翟之术尚俭。后有随巢子,传其术也。”《文心雕龙·诸子篇》:“墨翟、随巢,意显而语质。”清人孙诒让说:“随巢、胡非,则多主于明鬼非斗,与《墨子》七十一篇之旨若合符契。”而随巢之说兼爱曰 “有疏有而无绝,有后而无遗”,则尤纯笃无疵,是知爱无差等之论,盖墨家传述之末失。随巢之学,最得墨翟之真。可惜原书早佚,现存的版本有: 清马国翰辑,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本。明归有光评 《诸子汇函》本,一卷。清王仁俊辑,一卷,《玉函山房辑佚书续编》本。又,劳格尝辑此书,十分简略。孙诒让《墨子闲诂》后语所辑,最为精详,可供参考。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文殊师利菩萨及诸仙所说吉凶时日善恶宿曜经

凡二卷。略称宿曜经。唐代不空译,杨景风修注。今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本经共分八品,内容系详叙二十七宿、七曜等事,及吉凶占卜之法。高丽藏与明藏中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