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作者:佚名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唐北天竺沙门大广智不空译,佛住补陀洛山,观自在菩萨,与无量持明仙围绕,礼佛而坐,说自根本密言,次说澡浴焚香献华饮食等一切密言,又说修行仪轨,通莲华部一切念诵法。

猜你喜欢的书

自我分析

自我分析

在《自我分析》一书中,霍尼博士讨论了自我分析的可能性,以及个人通过使用心理分析技巧可以多大程度解决自己的问题。她谈到了神经症中各种驱力、心理分析的各个阶段患者和心理分析师分享的经验、随机的也有系统性的自我分析,以及对实际操作自我分析的可能性研究。

学古编

学古编

印学论著。元吾丘衍著,成书于大德庚子(1300)年。全二卷。上卷为 《三十五举》, 为本书之主体,甚多创获,故后人多直呼此书为 《三十五举》。其中第一举至第十六举详论书体正体及篆写摹刻之法,第十七举论隶书,第十八举至第三十五举论印章文字的篆写。下卷为 《合用文籍品目》,一小篆品,二钟鼎品,三古文品, 四碑刻品,五附器用品,六辨谬品,七隶书品,八字源辨,凡四十六条。其后附录 “洗印法”、“印油法”、“取字法”共三条。后人对此书评价甚高,历来被誉为最早印学经典著作。如元代危素云: “吾丘君隐于武林(今杭州)阛阓间,高洁自持,尤攻篆籀,此编之书,可一洗来者俗恶之习”。夏溥称此书出, “遂变宋末钟鼎图书之谬”,又谓: “寸印古篆,实自先生倡之,直第一手。赵吴兴(孟頫) 又晚效先生法耳”。明清篆刻家多仿效其体例而一再续作,如托名何震的 《续学古编》、清代桂馥有 《续三十五举》、姚晏有 《再续三十五举》、黄子高有 《续三十五举》 等。又清人姚觐元有《三十五举校勘记》。此编曾辑入 《四库全书·子部》、《说郛》、《学津讨源》、《篆学琐著》、《美术丛书》、《历代印学论文选》。附录数则,有考为后人所续者,认为较少价值。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

黄帝内经素问补注释文,唐太仆令王冰编注,北宋林亿等奉敕校正。原本为二十四卷,或作十二卷,有宋、元、明、清及近代刊本数十种。《正统道藏》本分作五十卷,收入太玄部。按《黄帝内经》为现存最早之医家经典,约成书于秦汉之际。原书据《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十八卷,其中九卷即为《素问》。该书分八十一篇,以论述中医学基础理论(阴阳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等)为主,兼及卫生保健,疾病诊治及针灸等内容。唐人王冰因原书版本纰谬,篇目重叠,次序颠倒,文意悬隔,乃重新编次整理,削繁补缺,并加注解。发挥五运六气之说,王冰注本凡二十四卷。其中文字错误及窜改妄增古书之处不少。北宋嘉祐中年(1056-1063年),林亿等奉敕校正《素问》。取汉、唐古医书校正王注本谬误六千余字,增加注释二千余条,使经书恢复旧貌。其后历代刊刻《素问》。大抵皆以此本为准。

近思录

近思录

理学著作。宋朱熹、吕祖谦编。十四卷。是书辑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主要言论而成,取《论语》中子张记子夏“切问而近思”之义为书名。二程、周、张之书,精深博大,初学者不知所择,入门无从。作者从《二程遗书》、《经学理窟》、《正蒙》、《西铭》、《易通》、《太极图说》中,摘录关于大体而切于日用的言论,依类编排,分为十四门:道体、为学、致知、存养、克治、家道、出处、治体、治法、政事、教学、警戒、辨异端、观圣贤,共622条。《道体》论述“性之本原,道之体统,盖学问之纲领也”。《为学》论证“为学之要,盖尊德性矣。必道问学,明乎道体,知所指归”。《出处》论述“出处之道,盖身既修,家既齐,则可以仕矣。”该书令学者致力于日用之实,而不好高骛远,实为阐述儒家性理概论诸书之祖,入圣之基。有《四库全书》本,《朱子遗书》本,《西京清麓丛书正编》本,《端溪丛书三集》本,《丛书集成初编》本。

般若心经说

般若心经说

般若心经说,一卷,明洪恩述。

三弥底部论

三弥底部论

三卷。失译人名,大意破我人知见,明中阴不无,而文不甚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