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乘要决

作者:源信
一乘要决

日本天台宗僧人源信撰,收于大正藏第七十四册,该书是源信在 65 岁卧病在床时所著,其目的是为了解决当时在东亚地区广泛存在的关于佛性论争以及三乘一乘的权实论争等问题,试图对这些争论作出总结和裁决,以平息相关的纷争。书中依据《法华经》成立一乘真实、三乘方便的观点,认为从佛诞生到寂灭,所有三业皆为一乘,强调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如《法华经》中长者以三车诱引诸子,最后但与大车的譬喻,来说明如来初说三乘引导众生,最终归于一乘大乘的真实义。 驳斥法相宗五性各别之说,批判法相宗的法尔无漏种子观点,认为其不符合佛性平等的教义,指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应有定性二乘永灭、无性有情实有等偏执之见,反对将众生截然分为不同种性,否定了某些认为部分众生不能成佛的观点。 从多个角度辨析佛性差别,如对法相宗的法尔无漏种子进行驳斥,对瑜伽行派的真如所缘缘种子进行详细解析,对法宝的三番佛性进行辨析,还阐明了天台宗的三因佛性说,通过对不同佛性说的梳理和评判,来确立正确的佛性观念。 对各种佛教教义的权实进行了明确的辨别,说明哪些教义是方便权说,哪些是真实究竟之理,以此来引导修行者正确理解佛教经典的内涵,不被权说所迷惑,而能直达一乘真实之理。

源信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制度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约翰·康芒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制度学派出现在20世纪初叶的美国。这时美国在世界工业产量上已占首位,并且成为垄断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国家。制度学派就是为适应垄断资本的需要而产生的。康芝斯认为,“制度”乃是经济制度进化的动力。“制度”就是所谓“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然而集体行动牵扯的范围很广,种类也是五花八门,其中包括“无组织的习俗”,也包括家庭,股份公司、同业协会等。最主要的则是法制。他把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归功于法院,认为法院保证了资产阶级法制的胜利,破坏了封建社会制度,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金融资本主义”和“管理的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发展为“管理的资本主义”,也是由于法制的作用,由于国家法律加强了对私人企业活动的干预。这就他所谓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论断。“阶级利益调和论”是唐芝斯的“法制居先于经济”的理论核心。他认为社会关系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冲突、二是依赖、三是秩序。冲突、依赖互相制约,社会秩序赖以维持。这三大因素通过“交易结合在一起”。所以只有可以调和的“交易”冲突,没有什么对抗性的矛盾。本书共分8章,分别为观点、方法、魁奈、休谟和皮亚斯、亚当·斯密、边沁对布莱克斯顿、马尔萨斯、效率和稀少性。本书是根据麦克米伦公司纽约1934年版译出,商务印书馆出版。

箕田考

箕田考

一卷。韩百谦撰。韩百谦,朝鲜人。是书记载了清道光时箕城(即今朝鲜平壤)田亩之制。其首载箕田图、次载箕田说。后有柳根“箕田图说”、“后语”,讦咸“书箕田图说后”,李瀷“箕田续说”等。为别下斋本。

老子翼[道藏本]

老子翼[道藏本]

六卷,正统道藏,老子翼,明朝焦竑编撰。《四库提要》着录作三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此书系《老子》之集注,汇辑韩非、严君平、河上公、王弼、鸠摩罗什、傅奕、李约、司马光、苏子由、王雱、陈景元、林希逸、杜道坚等六十四家注解,并援引《诗经》、《左传》、《管子》、《庄子》等古籍数十种,而以焦竑自撰《笔乘》之文附于章末。作者认为《老子》一书之要旨在「明无为」,即以有证无也。正文之后有《附录》一卷,辑录有关老子之传记,轶事及诸家评述,凡六十五则。又有《考异》一卷,考订《老子》版本文字异同。全书博观约取,采摭丰富,为研究老学之要籍。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

《奇效简便良方》,亦称《奇效良方》四卷。(清)丁尧臣辑。尧臣,字又香,今浙江会稽县人。善吟咏,精拳术,培游历,旁通医术,每施方以治病,尝合药以济贫。晚年将其毕生所各级验之方,集成此书,刊刻济世。全书四卷,载方千数,分列为十八门。有头面、耳目、口鼻、喉舌齿牙齿、身体、四肢、胸胃心腹、杂症;妇女、胎产、小儿、痘疹、痧症霍乱、便淋泻痢;痔漏脱肛、损伤、痈疽、疮毒、中毒急救。书中所集诸方,平稳妥当。所用药品,寻常易得。一症多方,便于选择。此书之刻,诚便于荒僻之乡,或缺医少药之时,照方治疗,每获奇效。拯救疾苦,莫善于此。

八十自叙

八十自叙

《八十自叙》是林语堂先生的自传,内容计十三章,自童年故乡家庭始,中经攻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再后返国在北京教书,对所经过的三十年代及当时接触的人物有扼要的描述,最后是专心创作时代。作家于人生暮年之时所作,是站在一定高度上俯视自己八十年的过往历程,更宏观且客观地思考人生问题,对把握林语堂生平经历、思想观念有着巨大的研究价值。除去生活叙述之外,在思想方面,有论幽默、论老年,皆有独到的见解。最后是对主要作品的清查精点,读罢本书,对林先生作品更易了解,对这位情智谐融的哲人也有了概括的认识。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圣观自在菩萨功德赞

西方贤圣集 宋北印土沙门施护译,七言四十六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