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翁悟明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贵族之家
俄国长篇小说。伊·谢·屠格涅夫著。创作于1858年,1859年刊登于《现代人》杂志第1期,同年8月单行本问世。中译本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5年、1983年、安徽出版社1981年、湖北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丽尼译本,有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出版的黄伟经译本和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出版的赵译本。本书由45章组成,中译本16.5万字。描写的是19世纪40年代的故事。主人公贵族世家之子拉夫列茨基在父亲死后继承了大批遗产。他想学习深造,用实用科学振兴祖国。可是爱情和婚姻使他半途而废。他的个人幸福并不长久。妻子放荡不贞使他极为痛苦。他离开妻子,在国外游历几年后,回到俄国,想重整家业。这时他遇到了娟秀、善良、虔敬上帝的少女丽莎。爱情之火又在他心中燃起。正好报上误传他妻子猝然身亡国外的消息。这更增强了他对可能实现的个人幸福的向往。他跟丽莎相爱了。正当此时,妻子突然归来,拉夫列茨基再度陷入痛苦。在道德责任感面前他们屈服了:丽莎进了修道院,拉夫列茨基同妻子和解,成了一个虽然活着,却已退出人间舞台的人。作品通过拉夫列茨基和丽莎的相互关系,阐明了个人幸福同义务相冲突的伦理问题;通过拉夫列茨基一生一事无成表明贵族阶级没落的命运,写出了时代的典型特征。同时作品也表现了作者的阶级局限性,他哀伤自己的阶级没有出路,怀着惋惜之情为贵族阶级写了一首挽歌。作品情节简炼,心理描写深刻细腻,语言优美动人。
寿世保元
综合性医书。10卷。明·龚廷贤撰。约成书于十七世纪初期。龚氏在编撰《寿世保元》之前,曾有他所著述的《万病回春》刊行于世。随着他学术经验的积累和增长,总感到过去的著述“意有未尽”(见《郑堂读书记》),遂编写了此书,书中重点论述各科临床治疗经验。卷1介绍有关诊断、治疗的基础理论;卷2~6以内科杂病为主,论述中风、伤寒、四时感冒、瘟疫、痰饮、咳嗽、诸气、五疸、发热、眩晕、头痛等多种病证,兼述面、耳、鼻、口舌、牙齿、眼目等病证;卷7为妇人科,首列总论,次述经带、妊娠、产育、产后诸病;卷8为小儿科,介绍惊、疳、热症、脾胃、伤食、吐泻等病证;卷9为外科,包括痈、疔、疥、癣、瘰疬、下疳、打伤、汤火等病证;卷10为医学杂论,介绍单品杂治、杂方、中毒、邪祟、救荒、辟谷、灸法等内容。龚氏论述各病证比较强调辨证论治,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书中搜集了较多的治疗方药和治法,包括古今用方、单方、急救、外治、灸疗等,并附医案。全书内容比较丰富,方论契合,选方精审,切于实用,流传较广。自刊行后,刊本有数十种之多,1959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排印本。
太上玄都妙本清静身心经
元始天尊述恶业荫盖正性,劝人以香汤灌洗全身,复以静观识性相皆假有真空,并劝人持诵该经。
大林和小林
现代长篇童话·张天翼著。上海现代书局1933年10月初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9年7月初版时,改书名为《好兄弟》,列入“少年读物丛刊”;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1956年11月出版修订本,再改书名为《大林和小林》。作品描写了兄弟两人从不同思想出发,走了不同的道路,落得不同的结果。生于穷苦农民家庭的大林和小林,在父母死后出门求生。大林一心想“当个有钱人”,“吃得好,穿得又好,又不用做事情”;小林却认为“一个人总得干活”。途中遇见妖怪,为了脱险,他们分头逃跑。小林落到坏蛋手里,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战胜了坏蛋与吃人的“四四格”,当上了火车司机。他始终和劳动人民站在一起,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勇敢、坚强地斗争着。大林则遇见兔绅士。兔绅士满足了大林的企求,让他当了大富翁“叭哈先生”的养子。大林过着穷奢极侈的生活,变成了肥胖的寄生虫,最终因贪婪而饿死在富翁岛上。作者以他独特的夸张手法描绘了一个奇幻却又非常现实的童话世界,日本学者伊藤敬一指出:“(周作人的)‘以现实的事物为素材,而整个气氛却是非现实的’这一要求,在中国的童话史上”,“正是由《大林和小林》才开始实现的”。(《张天翼的小说和童话》)。
中国的牛津运动
牛津运动(Oxford Movement)是一场发生于1833至1845年英国国教会中兴起的宗教复兴运动,由牛津大学的纽曼、弗洛德、凯布勒等人发起,故而得名。辜鸿铭在这里把以张之洞等为领导的“清流运动”称为“中国牛津运动”。这一运动反对现代自由主义,反对西方物质功利主义文明,主张更严格地按儒家的信条办事,辜鸿铭将之与19世纪中叶的英国牛津运动相比拟。也许只有辜鸿铭,才会在本世纪初,把清帝国的翰林院比作英团的牛津大学,把清代同光之际的“清流”活动,比作那以前三十年的“牛津运动”,而不顾二者之间有没有可比性。《中国的牛津运动的故事》,便是这样的一本书。辜鸿铭用英文撰写的这本书,按照他的序言所署的日期,初版刊行不不会早于1910年2月。我们仅找到1912年在上海刊行的第二版,封面社明文字依据向德国牧师提供的中文定本,并新增附录两篇。显然,这第二版,是辜鸿铭在辛亥革命后修改过的所谓定本,其中有些文字是他在民国成立那年添加的,与尉礼贤的德译本相一致。
华严经入法界品十八问答
一卷,唐 澄观述,华严经疏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