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1913年和1916年分两部分发表于E.胡塞尔主编的《哲学与现象学研究》第一、二辑上。是舍勒哲学的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初次发表时带有一个副标题“尤其关注伊曼努尔·康德的伦理学”,后来在第二版时修改为“为一门伦理学人格主义奠基的新尝试”。 舍勒认为,对I.康德伦理学说及其形式主义问题的批判只是这部著述的一个次要目的。他为本书预定的主要任务是“对哲学的伦理学进行严格科学的和实证的奠基”。这也是他为何在书中一再地借助于帕斯卡尔的“心有其理”之说法的原因。这里所说的“心”,指我们对各种价值的不同意向体验和感受活动;这里的“理”,指在这些意向感受之间的奠基关系和奠基顺序。在舍勒看来,各种不同的价值处在一个客观的、等级分明的体系之中:从感性价值(舒适-不舒适)到生命价值(高尚-庸俗),再由此而上升到精神价值(善-恶、美-丑、真-假),直至神圣之物和世俗之物的价值。这个奠基关系体现在价值的等级秩序上便是四个层次的划分:感性价值与有用价值、生命价值、精神价值以及世俗价值和神圣价值。与此相对应的是四种不同的感受层次:感性感受、生命感受、心灵感受、精神感受。对价值的感受和被感受的价值之间具有类似于胡塞尔意向活动与意向相关项之间的对应性。它也被描述为“价值高度与感受深度”的相应性。在这里起主宰作用的本质法则是:价值越高越是难以制作,而对它的感受就越深;价值越低越容易制作,对它的感受就越浅。 舍勒在书中基本勾勒出了他的“质料的价值伦理学”体系的总体轮廓。既体现了舍勒伦理学的“严格的伦理学绝对主义和客观主义”的精神,也代表了在它之中同样含有的“情感直觉主义”和“质料先天主义”的立场。 除此之外,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现象学伦理学和现象学社会学的著作,它的实际讨论涉猎极广,与各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学科相关联。哲学、历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政治学、教育学、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病理学、生理学、社会学、语言学,甚至经济学,都可以在其中获得现象学的启示和教益。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叙
《上清大洞真经玉诀音义》,北宋陈景元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卷首有作者自序,自称幼年出家访道,老归茅山,欲诵《大洞真经》。因原经文字讹谬,「遂将前辈修习之本及茅山藏本比对隐书,辄撰音义,兼疏同异,粗解所疑」,可见此书系《上清大洞真经》之校释本。其经文首载《灭魔神慧玉清隐书内祝隐文》,然后依次列载三十九章经文。作者又摘取经文中单字或词句,注解其读音词义,或校勘其文字。是为现存《上清大洞真经》之最早版本,可校正《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所载六卷本。《上清大洞真经》文字篇卷之误。
洪氏集验方
方书,五卷。宋·洪遵撰。刊于1170年。本书汇集作者本人多年试用于临床各科病证的治疗方剂、或传闻的验方共167首。共录治痢茱连丸、肉豆蔻散、祛疟散、大交感丹等167方,分列于伤寒、中风、痢、疟、霍乱、虚损等病证。该书对炮制的论述较多,如赤脚蜈蚣:酒浸一宿,焙干。草果:面裹煨,面裂为度。苍术:米泔水浸三日,切,焙干。虎骨:细镑,须用酥炙令酥。大半夏:汤洗七次,用生姜自然汁做饼子,炙。天南星:慢火炮裂,去皮脐。但未分类编次,又无标题。对于病证和治法,缺乏必要的阐述。现存初刻本及多种清刻本。1949年后有《宋人医书三种》排印本。
无头案
我的朋友霍桑以非职业性的姿态从事侦探罪案的工作已经好多年了。几年中,上门请求帮助的人接踵不断,我的朋友接办的案子很多,我曾先后把其中精彩的案件记述下来并公诸于世,让社会人士一起欣赏。凡是读过我文章的人,都已熟悉他的为人,不用我再作介绍。不过有一点得向读者报告,虽然我的朋友破案很多,我不可能全部把每一件罪案介绍出来。其中当然有原因,并不是我贪懒。每当我的朋友侦探案件时,我总是和他在一起,有时也冒着很大的危险,出生入死,尽力帮助他取得成功。我的朋友嘉奖我出力有功,允许我有特别权利为他记述。
御制喇嘛说
乾隆帝论述喇嘛教宗旨及清廷对该教所持政策的文章。乾隆五十七年(1792)撰。《卫藏通志》卷首有载该文首释“喇嘛”一词含义及清廷沿元、明旧制加封其宗教领袖为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号。继述兴黄教以安蒙古、西藏,为有清一代之宗教政策,并言及呼图克图转世出于一族,为希求世袭爵禄酿成弊端,为除此弊,特立金瓶掣签制以期“辑藏安边”。此文明确宣布清廷对喇嘛教的基本政策,于是后该教在蒙、藏地区的活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南山祖师礼赞文
三部,宋允堪述,元照校定题记,说见前。宋仁岳述,元照校定题记,说见前。宋智圆述,元照合后二目校定并序,题曰集南山礼讚序,分题后记,三文应合一目。礼赞,即恭敬礼拜三宝,赞叹其功德。其赞叹文词称为礼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