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般涅槃经(南本涅槃经)
作者:佚名
本经以阿含、法句经为始,并援引首楞严经、瞿师罗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法华经、城经、杂华经等,所受般若经之影响不小。本经系于北凉玄始十年(421),依河西王沮渠蒙逊之请,于姑臧译出。据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会宁传,与西藏译本之经末所记载,本经之梵本原有二万五千偈。西藏译本共有两种译本,两本皆题为大般涅槃经(藏Yon%s-su mya-n%an-las-h!dus-pa chen-poh!i mdo ),一本译自梵本,相当于本经之初分五品,另一本则转译自汉译本,相当于本经及‘大般涅槃经后分’。又本经由昙无谶译出后,传于南方宋地,经慧严、慧观、谢灵运等人,对照法显所译之六卷泥洹经,增加品数,重修而成二十五品三十六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古来称之为南本涅槃经;对此,昙无谶译本则称为北本涅槃经。此外,一八七一年,英国学者比尔(S. Beal)曾将本经之卷十二、卷三十九译为英文出版。
章节列表
升序↑- 大般涅槃经 第一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四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五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六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七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八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九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一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二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三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四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五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六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七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八卷
- 大般涅槃经 第十九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一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二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三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四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五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六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七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八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二十九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一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二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三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四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五卷
- 大般涅槃经 第三十六卷
猜你喜欢的书
词学名词释义
词学读物。施蛰存著。中华书局1988年6月版。《文史知识文库》之一。本书共25篇,对49个词学名词一一解释其涵义及源流演变,既是词学的入门读物,也是一本有价值的词学工具书。文笔深入浅出、通俗流畅,可读性强。
观音经义疏记条个
观音经义疏记箇条,一卷,日本实乘撰,按箇条总目作条箇。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
因明入正理论直疏,一卷,明明昱疏,大善序,相宗八要解第六。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
率庵梵琮禅师语录,一卷,宋梵琮说,了见、文郁等编,内题云居率庵和尚语录,南岳下第十七世,嗣佛照光。又名《率庵和尚语录》、《云居率庵和尚语录》。收录师住延胜、真如等禅寺的上堂语、小参、颂古、佛祖赞、歌偈等。收入《续藏经》第二编第二十六套。
景德传灯录
亦称《传灯录》。佛教禅宗史书。北宋道原著。三十卷。佛教常以灯喻佛法,禅宗以法传人,有加灯灯相传而辗转不绝;因成书于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故名。全书内容大抵取材于唐《宝林传》和五代《祖堂集》诸书。用记言体,按传法世系记载禅宗传说的过去七佛至法眼文益法嗣,共五十二世,一千七百零一人,附有语录者九百五十一人。卷一、二述过去七佛、西土二十七祖;卷三记东土五祖;卷四为四祖道信和五祖弘忍的旁出法系;卷五为慧能法嗣;卷六至十三为慧能弟子南岳怀让法嗣,含沩仰宗、临济宗法系;卷十四至二十六为慧能弟子青原行思法嗣,含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法系;卷二十七至三十为外宗“禅门达者”传、名禅师语录和颂诗等。此书曾由真宗命翰林学士杨亿等润色,相当于官史。是研究禅宗历史的重要材料。此后凡佛门史著多效取灯录名之,遂有《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等,后普济汇“五灯”为一编,题《五灯会元》。另外,其记言体深深影响到宋明史著的写法,如朱熹的《伊洛渊源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皆仿而作。宋、元皆有单刻本,元、明、清藏经均录。现收入《大正藏》卷五十一。
佛说尸迦罗越六方礼经
一卷,后汉安世高译。长阿含善生经之别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