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作者:恕中无愠
恕中无愠禅师语录

明恕中无愠撰,宗黼等编。六卷。又《瑞岩恕中和尚语录》、《空室和尚语录》。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行。收录其在广福、净土二禅寺的语录,以及举古、颂古、小佛事、赞、铭、偈颂、法语、诗、题跋等。卷末附《天台空室愠禅师行业记》。收入《续藏经》第一辑第二编第二十八套。

恕中无愠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缘缘堂随笔

缘缘堂随笔

中国现代散文家丰子恺的散文集。1931年出版,内收散文20篇。在集中,作者通过对日常生活小事的观察和描写,抨击了世俗中人性的自私与虚伪,表达了对淳朴人性的向往以及企图超越现实人生的思想。作品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对于社会生活的庸俗与腐朽进行抨击的作品,像《剪网》、《楼板》、《姓》等篇。作者在这里深刻地描写出了物质利益对人的心灵的束缚,表达了摆脱这束缚的愿望。第二通过描写儿童世界歌颂优美纯朴人性的作品,如《儿女》、《从孩子得到的启示》等篇。第三表达人生短暂试图以艺术超越现实获得永恒的作品,像《自然》、《天的文学》、《晨梦》、《艺术三味》等等。散文集在艺术上代表了丰子恺早期的风格特色,它往往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小事,以朴素洒脱的语言,灵活多样的形式,表达了真挚自然的感情,有一种淡泊飘逸的风格。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

《太上洞玄灵宝二部传授仪》,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唐宋间道士所作。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为授度《洞玄灵宝智慧定志通微经》之仪法。所谓「二部」,指该经中「思微定志两半图局」及「十戒要诀」两节文字。本篇收录局文、戒文,并载传授、修习之仪法。

周易浅述

周易浅述

八卷,清陈梦雷著。书成于康熙甲戍年(1694年)。清陈梦雷(1650—1741)撰。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号松鹤老人。福建闽县人。顺治己丑进士。官至翰林编修。康熙二十一年(1682)缘事谪戍沈阳尚阳堡。越十八余年赦罪还京,奉诏编纂《古今图书集成》三千余卷。雍正即位,再戍北边外,死于戍所。此编成于康熙甲戌年,是他初到尚阳堡时所作。立论以朱熹 《周易本义》为主,不用其卦变之说,参考书仅涉及王弼《易注》,孔颖达《正义》、苏轼《易传》、胡广《周易传义大全》及来知德《周易集注》,不用来氏错综之说。其训释《周易》经传,大旨本于缘象诠理,义颇简明而切于人事。末附《易》图三十幅,乃陈氏之友杨道声所作。

道德经

道德经

一名《老子》。道家典籍。相传为春秋时期老子所作。全书共5 000余言,格言体,81章。前37章为《道经》,后44章为《德经》,故名。以“道”为其哲学之最高范畴,“道”含有万物之本原、事物变化发展之规律等含义。“道”永恒存在又不能直接感知。主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因而“道”又具有无的否定之性质。强调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且具有向对立面转化的变化规律,即所谓“反者道之动”。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等,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但主张对立面无条件地转变,带有相对主义的色彩。在对待事物变化的态度上,主张贵柔、守雌,崇尚虚静、无为。轻视实践,排除感性经验,主张在虚静中直接体验道的境界。在历史观上,以“小国寡民”、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为理想。书中保存了许多古代天文、养生、军事等方面的珍贵遗产。后世道教奉《老子》为主要经典。流行的注本有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等。

元史通俗演义

元史通俗演义

《元史演义》为《中国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元代的兴亡。自贴木真(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忽必烈定国号为元,直至朱元璋建立明朝。文笔流畅,故事生动。

报恩论

报恩论

报恩论,卷首一卷、卷正二卷、卷附一卷,清沉善登述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