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续茶经
论茶专著。清代陆廷灿撰。成书于清雍正十二年 (1734),有寿椿堂刊本。陆氏曾在主要产茶区福建崇安县任候补主事,“值制府满公,郑重进献,究悉源流,每以茶事下询。查阅诸书,于武夷之外,每多见闻”(凡例),历经数年,创为初稿,回故里后订辑成书。全书约七万字,分上中下三卷,附录一卷,并以陆羽 《茶经》列卷首,依 《茶经》分为十目。上卷续《茶经》的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中卷续 《茶经》的四之器。下卷又分上中下:下之上续《茶经》的五之煮,六之饮; 下之中续 《茶经》 的七之事,八之出; 下之下续 《茶经》的九之略,十之图。另以历代茶法作为附录。自唐至清数百载,产茶之地,制茶之法,烹饮之器,多有变法。陆氏所续,虽是多种古书资料摘要分录,但征引繁富,颇切实用,补辑考定,足资参考。书前有雍正乙卯年(1734)黄叔琳序及陆廷灿所作凡例。
女科秘旨
清·轮应(亦作印)禅师撰。8卷。为《竹林寺三禅师女科三种》之一。卷1为安胎、辨胎、养胎、小产等,列方8首;卷2~4为胎前病;卷5~6为临产及产后病;卷7~8为产后病。是书较《女科秘要》论述稍详,方剂多切实用,纲目清晰。卷1及卷8多涉及女性性医学内容。
丽莎的哀怨
现代长篇小说。蒋光慈著。最初在1929年3月至5月的《新流月报》第1至3期上连载,1929年8月1日由上海现代书局初版发行。蒋光慈自称创作这部小说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意图是表现十月革命后俄罗斯贵族阶级的必然没落和灭亡,新的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将代之而起,成为历史舞台的主人。小说主人公是一个叫丽莎的白俄贵妇。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她不仅失去了昔日安富尊荣的生活地位,而且要被迫接受无产阶级的专政,时刻都面临着能否生存下去的危险。她随丈夫白根(一个白俄军官)逃离俄罗斯,流浪到了上海。长期的剥削阶级寄生生活,使她在命运发生巨变之际,惊慌失措,连最起码的生活本领也没有。最后堕落为娼,不得不靠出卖色相肉体苟延残喘。小说写出了伴随一场大革命运动必然而来的阶级关系的变化,作品抒情性强,如一曲挽歌,对丽莎沉沦后的痛苦生活与迷惘感伤心理刻划细致,因而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与怜悯。小说出版后,在文艺界引起了不同反应。有人认为作品社会认识价值较高,表明了“旧的阶级必然要没落,新的阶级必然要起来的社会进化过程”;在艺术上也摆脱了初期普罗文学的标语口号倾向,是一部“散文的诗,诗的散文”(冯宪章《<丽莎的哀怨>与<冲出云围的月亮>》)。但更多的人则持相反意见,认为作品的主观动机是和客观效果相违背的,客观上“只能激动起读者对俄国贵族的没落的同情,只能挑拨起读者由此而生的对于‘十月革命’的愤感”(华汉《读了冯宪章的批评以后》)。更有人严厉批评作者“代白俄诉苦”、“已流入反革命道路”。
扬州画舫录
史料笔记。十八卷。清李斗撰。乾隆六十年(1795年)刻印成书。李斗,字艾塘,又字北有,生年不详,卒于嘉庆二十二(1817年)。江苏仪征人。他幼年失学,但喜欢文学,能诗善词,并且广泛搜集有关扬州的掌故轶闻,日久著成《永报堂集》三十三卷,其中除《扬州画舫录》十八卷外,尚有《永报堂诗》八卷,《艾塘乐府》一卷,《奇酸记传奇》四卷,《岁星记传奇》二卷。李斗喜欢游历山水,性情豪放,颇有侠士之风,不喜欢讨好有钱有势的人。全书按扬州城郊分地区介绍其山川胜迹、庙坛园林、市肆文物以及当时扬州之诗人、画家、演员等等,保存了一些有关文学、戏曲方面资料。如黄文旸《曲海目》及焦循《曲考》中增补《曲海目》诸剧目,即在本书第五卷中。
释摩诃衍论疏
释摩诃衍论疏,六卷,唐法敏集,佚名题记,首题释摩诃衍论十卷次第属当释本论文删补三卷别行疏,尾题依释摩诃衍那略属本论文,缺中卷本末。
瑜伽大教王经
五卷,赵宋法贤译。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说瑜伽大教王经。即金刚界之秘法也。序品第一,大遍照金刚如来,在净光天大楼阁中,与阿閦等四佛,及菩萨贤圣天龙八部围绕。世尊顾视金刚手菩萨,放光普照,还入佛身。金刚手菩萨请问因缘?世尊入大智变化瑜伽大教王三摩地,从三摩地出已,说瑜伽大教王经。曼拿罗品第二,真言品第三,三摩地品第四,真言大智变化品第五,印相大供养仪品第六,观想菩提心大智品第七,相应方便成就品第八,护摩品第九,嘱累品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