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作者:德然
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

三卷。元代释德然撰。《松隐唯庵然和尚语录》为语录体佛书。此书以语录形式较详细地记载了松隐奉佛学法的经历、体会和言论,是了解松隐其人其事的有价值史料。现见载版本有明崇祯二年刊本。

德然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招远县续志

招远县续志

四卷。清陈国器、边象曾修,李荫、路藻纂。陈国器,道光年间任招远县知县。边象曾,道光间曾任招远知县。李荫、路藻招远县志,自顺治十七年(1660)知县张作砺创修后,又已二百余年未经续作。陈国器莅任后,就集邑中绅士,倡议设局修志,分负采访之责,广搜佚文,博谘近事,历数月而续志成。《招远县续志》道光二十六年 (1846)刻本。全书四卷,志目为:星野仍旧、灾祥续、沿革仍旧、疆域仍旧、山川、桥梁附续、城池仍旧、公署续、学宫仍旧、祀典续、乡都、坊市附续、古迹仍旧、寺观仍旧、风俗仍旧、物产续、赋役续、封建仍旧、职官续、科贡、封荫、武科附续、人物续、列女续、仙释续、艺文续。此志体例、记事,全袭旧志,只增近事而已。然简陋芜杂。

太上老君太素经

太上老君太素经

太上老君太素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汉末魏晋之际。《抱朴子•遐览篇》着录《太素经》一卷,当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经文仅五百余字,概述道生天地万物之宇宙观,以及忍辱守雌、治心如水之人生观。其说与《道德经》和《易传》大旨相同,并受汉代纬书《周易干凿度》影响。篇内所谓「太素」,即化生天地万物之道。

友林乙稿

友林乙稿

诗集。南宋史弥宁撰。一卷。弥宁字安卿,鄞县(今属浙江)人。嘉定中以国子舍生莅春坊事,后知邵阳。是集《宋史·艺文志》未见载,首有残缺序文一篇,据序意推,约成于知邵阳时,收诗凡百七十首,以近体诗居多。《四库全书总目》称其:“观其持论,似亦以妙悟为宗,与严羽之说相近。然命意遣词,务取鲜新,乃往往伤于纤仄,无所谓镜花水月之意,则所谓妙语者,特一韵之奇,一字之巧而已; 特其点缀映媚, 时亦清警,沙中金屑,要不可谓之非宝。”有《四库全书》本传世。另据文献记载,尚有宋、明刻本和抄本。一九五七年古籍出版社出版线装本。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近三百年名家词选

龙榆生编选。该书选录自陈子龙(608~1647)至吕碧城(1893~1943)近三百年(主要是有清一代)名家词66家498首。各家名作,多收此书。“本编体例,略依《唐宋名家词选》,各家并缀小传,间采诸家评语”(《凡例》),使读者受益良多。编者在《后记》(1948年作)中对近三百年词坛情况,有极精辟论述:“近三百年来,屡经剧变,文坛豪杰之士,所有幽忧愤悱缠绵芳洁之情,不能无所倚托,乃复取沈晦已久之词体,而相习用之,风气既开,兹学遂呈中兴之象。”在评述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亦称浙派)和以张惠言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的发生、发展及其影响之后,进一步指出:“然则词学中兴之业,实肇端于明季陈子龙、王夫之、屈大均诸氏,而极其致于晚清诸老,余波至于今日,犹未全绝。论近三百年词者,固当以意格为主,不得以其不复能被管弦而有所轩轾也。”这对读者从总体上把握清词的成就、特点及演变情况,是很有裨益的。但该书未收张煌言、林则徐、秋瑾、柳亚子等名家词作,是其不足。

中国通史(第三卷)

中国通史(第三卷)

白寿彝总主编,共12卷、22册,1400余万字,系统地论述了自远古时代至1949年的中国历史。本书开创了一种新的综合体史书体裁,其中包括编年体、传记体、纪事本末体、图版语表体、史论体及章节体。全书从1979年开始,在数万名专家学者20年的努力下,于1999年全部出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部头最 大、水平最高的一部通史著述。《中国通史 第三卷——上古时代(上、下)》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主编的多卷本《中国通史》中的第三卷,主要论述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发展情况及研究情况。本书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全书分为文献资料和研究概况、综述、典志、传记(国别传记和人物传记)几个部分,对该时期的历史作了综合论述。该书注意吸收最新的考古和研究成果,并对这一时期一些历史问题讨论中的学术观点也作了综合的论述。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文字畅达、论述精到,并有胡厚宣、史念海等专家参与撰写专章。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华严)

八十华严。凡八十卷。唐代实叉难陀译。又称新华严、唐经。收于大正藏第十册。总成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为六十华严之异译。兹将八十华严与六十华严之异同处,列表如左:八十华严之梵本,乃实叉难陀应武则天之请,从于阗国携入我国,自唐武则天证圣元年(695)三月,于遍空寺内始译,武后亲临译场,挥毫首题品名,至圣历二年(699)十月功毕,此即第二译。新译之八十华严比旧译之六十华严,文辞流畅,义理更周,故流通较盛。华严宗之主经即此八十华严。此外,本经之西藏译本,总成四十五品。其中,前四十四品相当于本经之前三十八品,第四十五品相当于本经第三十九入法界品。又西藏本之别译有第十一品、第三十二品等二品。上述西藏本之文句与本经出人之处不少。关于本经之注疏,有略疏刊定记十五卷(慧苑)、华严经疏三十卷(神秀)、华严经疏六十卷(澄观)、华严经纶贯一卷(复庵)、华严经纲要八十卷(德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