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秘键略注

作者:觉鍐
般若心经秘键略注

般若心经秘键略注,1卷,日本 觉鍐记。编号二二零三。

章节列表

升序↑

猜你喜欢的书

花未眠

花未眠

《花未眠》为日本文学大师川端康成的经典作品集,收录《花未眠》《我在美丽的日本》《美的存在与发现》《日本文学之美》等散文,关于文学和美学论题的这四篇文章详尽阐述了川端康成心中的“美”,强调了他以死生无定的幻灭感、虚妄感为基调的创作观,以及他对平安朝文化的崇拜,其禅宗思想和文学观念都是极具东方特质的。

绛纱记

绛纱记

短篇小说。苏曼殊著。载1915年7月《甲寅》第一卷第七期。作于1915年,刊于同年《甲寅》杂志7月号。叙岭南书生薛梦珠的爱情故事。薛梦珠与同族谢翥之三女秋云相爱,秋云以绛纱裹以美玉相赠。时逢乱世,梦珠不辞而别,竟将秋云所赠之玉拿到市场拍卖,仅存绛纱留念,径去寺院剃发为僧,远赴南洋。回国后,见纱思人,怀念秋云。秋云家忽遭横祸,当地巨绅陈某欲强娶秋云不成,竟以谢家所藏康有为《新学伪经考》为证,诬陷谢家暗通新党。谢翥遭冤后,吞金自杀。秋云逃奔香港后忽从报上得知梦珠在星嘉坡(新加坡)云游消息,遂追踪寻找,遍访不得。后秋云终于在苏州城外一小寺内找到梦珠,见面时梦珠已坐化,从他衣襟间露出半角绛纱。秋云在悲恸中也遁入佛门为尼。作品通过这一曲折离奇的恋爱悲剧,反映清政府镇压维新派和政局动荡的某些侧面,又以虚构的“桃花源”式的理想境界来和黑暗时局相对立。小说结局凄婉感伤,使作品蒙上了一层浓重的灰暗色彩。

义盗记

义盗记

短篇小说。吴趼人著。载《月月小说》第三号,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出版。此篇颇类似乎一则文言笔记,记山东一个被捕的盗贼,直供求死,拒绝反正充当引线出卖“兄弟”,说是“卖兄弟,不仁;贪功以偷生,不义;伪为投诚而无可破获,不信;某宁死不为也”。在死之前夕,他只要求叩别老母,又从老母处取回无主赃金千两,交官府“速以此倡设警察;警察严,则盗自匿迹,无烦缉捕矣”。然后从容就刑。在吴趼人眼中,这自是一种“义举”,主人公也便成了“义盗”。篇末有一段“趼人氏曰……”,感于“叔季之世,道德沦亡;富贵热中,朋友道丧”,而独独这一个盗贼却是“义侠而明”,岂不令他发出“天壤间其犹有人乎?道德其犹未尽亡乎”的感慨!“君子读此,当亦为世道人心一恸”。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八篇《清末之谴责小说》评吴趼人“其大要,则在‘主张恢复旧道德’(见《新庵译屑》评语)云”,此篇即是明证。

阿毗达摩摄义论

阿毗达摩摄义论

阿耨楼陀造,一卷,法舫译,南传巴利佛教中作品。大藏经补编,第07册。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

二十五卷,赵宋施护译。有三十二品,与道行般若经同本。

大乘悲分陀利经

大乘悲分陀利经

亦称《大乘大悲分陀利经》、《大悲分陀利经》、《悲分陀利经》等。佛教经典。三秦失译。八卷。主要叙述释迦牟尼前生离诤王本生,发五十一大愿,誓成无上菩提的故事。异译本有:西晋竺法护译《闲居经》一卷(或十卷),已佚;北凉龚道译《悲华经》十卷,已佚;北凉昙无谶译《悲华经》十卷。本经为历代大藏经所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