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经陀罗尼咒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安雅堂集
元代诗文别集。13卷。陈旅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本集别题《陈众仲文集》。《安雅堂集》的主要版本有明祁氏澹生堂抄本及数种清抄本,传本比较少见。本集卷首有元至正九年(1349)张翥序,至正十一年林泉生序。卷1为赋、辞等及五七言绝句,卷2为五七言律诗,卷3为五七言古诗,卷4—6为序,卷7—9为记,卷10为碑,卷11为碣、墓铭,卷12为墓志铭,卷13为杂文。卷末有明人杨士奇跋等文字。据《元史》本传,陈旅有集14卷。但本集及明入焦竑的《国史经籍志》都作13卷。今存《安雅堂集》13卷系陈旅之子所编,首刊于元末,是流传有绪的善本。陈旅的诗文颇得虞集赏识,《元史》本传说:虞集见到陈旅的文章,“慨然叹曰:‘此所谓我老将休,付子斯文者矣。’即延至馆中,朝夕以道义学问相讲习,自谓得旅之助为多。”这一点,也为张翥的《安雅堂集序》所证实。从实际的文学成就与影响而言,陈旅是无法与虞集比肩的。
莎车府乡土志
甘曜湘修。莎车,原称叶尔羌,清光绪八年(1882)置直隶州,二十八年改府。曜湘,光绪末署莎车府知府,奉饬采集乡土志以为小学课本,遂修是志。列五门13目,略述该地历史、政治、经济、地理、民族等。内容极为简略,仅2000余字。惟所载民族、户口、物产、商务等,对研究新疆民族史、经济史有一定参考价值。有光绪三十四年(1908)抄本、1955年湖北省图书馆辑《新疆乡土志稿二十九种》打印本、1976年新疆图书馆重印本。
群书类编故事
《群书类编故事》是专辑诸书中故事的类书。元末明初人王䓨撰。 书成于元末。主要版本有明莫云卿家藏元刻本;宛委别藏影印元刻本,题“四明王䓨编辑”;1935年商务印书馆影印宛委别藏本。 此书《明史·艺文志》及藏书家皆未著录。 该书24卷,约17万字,共分18类。卷1:天文类;卷2:时令类;卷3:地理类;卷4:人物类;卷5:仕进类;卷6-卷9:人伦类;卷10-卷12:仙佛类;卷13:民业类;卷14:技艺类;卷15:文学类;卷16:性行类;卷17-卷18:人事类;卷19:宫室类;卷20:器用类;卷21:冠服类;卷22:饮食类;卷23:花木类;卷24:鸟兽类。每类下又细分若干子目,共计832目。作者从前人诸书中搜辑故事,重加标题,以类相聚。标题多为4字,后所采的故事,有的是直录原文,有的是对原文的节录,有的是作者自己改写而成。短者仅数十字,长者则二三百字。许多故事标明所引书名。 作者所采诸书极为丰富,既有《史记》、《左传》这样的正史著作,如“河伯娶妇”采自《史记》;也有采自野史遗闻的,如“宁死亦妒”一条采自《朝野佥载》;更多的是采自魏晋以来说部如《淮南子》、《搜神记》、《世说新语》、《酉阳杂俎》、《容斋随笔》、《梦溪笔谈》等书。另外,其故事标题为作者归纳,多为4字,简明扼要。 收辑故事的类书以前也有,但多是综合性类书的一部分,而专以全书收辑各类故事,是本书的首创,这在类书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南史演义
清代白话长篇历史演义小说,三十二卷。卷首有许宝善序和凡例十条。今存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 “玉峰东景川局镌”原刊本,道光十年刊本和同治四年鹭门文德堂刊本等。主要记述了宋、齐、梁、陈四朝的兴衰盛变。小说结构清晰,主次有序,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通达流畅。在这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纷繁更替中,作者浓笔重彩描写了宋高祖刘裕、齐高祖萧道成、梁高祖萧衍、陈高祖陈霸先这四个开国之主,又着重刻画了宋苍梧王、齐东昏侯、陈后主等亡国之君的荒淫和侯景之乱给百姓所带来的深重灾难。这样就把复杂的历史,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小说阐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其兴也,必有所以兴;其亡也,必有所以亡。”“所以”之缘就在于一个字——“民”。《南史演义》基本根据正史演绎而成,野史传言时见其中,使得小说更为跌宕起伏。
明世宗宝训
明世宗朱厚熜语录汇编。徐阶、张居正等编纂。万历五年(1577)成书,与《明世宗实录》同进。二十四卷。三十年,吕本校订刊印,改为九卷。凡五十子目,前有明神宗序。
御录宗镜大纲
《御录宗镜大纲》,二十卷,清世宗胤禛辑,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内府刻本。宋代永明禅师撰《宗镜录》,详述诸经之大意与经论之正宗。清雍正帝将其节录为二十卷,编定此书。雍正帝序云:“昔之本录百卷,以此非繁,而今摘若干,较彼非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