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

《戊午暑期国文讲义汇刊》乃民国七年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国文讲义之汇编,撰写者分别为无锡钱基博、吴江薛凤昌、吴江沈昌直,时在戊午暑期,意在为初学者习国文辟一从入之门耳,三书于国文奥义、作法、根底各有侧重,惟指示大略,令习者得乎其法,明乎其径,优而游之一也,故名之。

式古堂书画汇考

式古堂书画汇考

中国书画著录书。清卞永誉编著。六十卷。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自序。永誉(1645~1712),字令之,号仙客。属汉军镶红旗。康熙中,由福建巡抚迁任刑部右侍郎。好书画、善赏鉴。朱彝尊论画诗中有“妙鉴谁能别苗发,一时难得两中丞”之句。两中丞,即卞永誉与宋荦。此书辑录前人著录书画之作与永誉所耳闻目见者。包括清以前法书、名画,分为书考、画考,各三十卷。书考在前,画考在后,而画考先成。前有宋荦、钱曾序及自序。首列凡例。画考、书考,记载作品的款识、题跋,有时分列正文和外录,或注明纸绢、尺寸、印记等。两考之前,有《论画》、《书评》、《书旨》,多采录前人之说。此书体例先总后分,先纲后目,纲举目张,先本文而后题跋,先本卷题跋而后引据他书。搜采既博,类列亦有序,可谓集书画著录之大成,尽鉴赏之能事。此书不足之处即有舛误之处,但仍不失为考据精备之籍。可与《江村销录》并名于时。《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登载既繁,引证又富,足资谈艺家检阅者,无过此编,固不以一、二小疵,累其全体之宏博焉。”有康熙间卞氏仿宋刻本、《四库全书》本、民国十年(1921)鉴古书社影印本。

前汉刘家太子传

前汉刘家太子传

变文。古代民间讲唱文学的最初形式。全文共有甲、乙、丙三卷,但都已首尾残缺。1899年发掘于甘肃敦煌千佛洞石室。原文1卷。又题《刘家太子变》。附有西王母赠桃、宋玉荐友、郑简公作书“举烛”、汉哀帝断袖4则故事,内容与正文无关,有人认为颇似后来“说话”中的“入话”。《前汉刘家太子传》叙写汉朝帝位被王莽篡夺,太子隐逃到南阳。南阳有一张老,其子夜梦太子前来,便按梦中指示接太子来家,假充养子。朝廷悬赏捉拿,太子逃出城外,口中含7粒粳米,并含竹简以呼吸,藏在土中7天7夜得以逃脱。后经耕夫指点,去昆仑山太白星处,得其言教,遂兴兵恢复汉家帝业。此作品被录入王重民等编辑的《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

从政琐记

从政琐记

庚子北京為各國聯軍分駐歷時未久地方詞訟歸中國人自理刑部是年十一月已首先規復辛丑春間天主教民與地方人勾結搶奪佛寺銅像被獲送交刑部審訊分山西司時天主堂主教樊國梁照會刑部是案人犯即在貴部審辦除死罪外均聽由自主時貴午橋為刑部尚書余當與商量此案係教民與平民勾結伊說處治教民除死罪外聽由自主隱然含有死罪須得伊同意刻問議約未成京師并未有完全主權與伊實難爭執若辦理教民與平民兩歧平民以為官場有所曲庇當此人心未定恐亦別生枝節究竟搶奪佛寺並無傷殺人重情不如教民平民一律減死一等剌字發遣貴尚書應允照會樊國梁亦無異詞

今言

今言

《今言》4卷,计344条,明郑晓撰。书中所言,涉及明代洪武至嘉靖180余年事,凡国政朝章、兵戒邦计、治河漕运,边事倭情,于耳闻目睹之余,并笔之于书,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记录,虽系“杂史之支流”,然却可补正史之缺佚,纠其谬误,为研究明代前期政治、经济军事等提供了颇为宝贵的资料。如第44条,以内阁辅臣解缙系诏狱为发端,言及20余例成为明代后期法律的故事,颇具史料价值。本书作者曾总督漕运,书中3处记述了他治河漕运的见的与方略,其中不乏远见卓识。郑晓在任兵部尚书期间,边事频仍,书中既谈到了瓦刺的崛起、南侵及其内部争斗,又叙述了“东虏”的侵扰,东南沿海的倭情,如将本书涉及边事所记联系起来,一幅明代前期较为完整的边患图即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无疑为研究这个时期民族矛盾的产生、演变,对后世的影响提供了绝好的材料。《今言》单行本世所罕见。嘉靖四十五年(1522),郑晓的外甥项笃寿为《今言》梓行,是为最早的刻本,这是今天所能见到的唯一单行本,现珍藏在北京图书馆。1984年中华书局印行的《今言》,以民国二十七年(1938)上海涵芬楼影印《纪录汇编丛书》中所载《今言》为底本,通校了项笃寿刻本,整理后而成书。

辽纪

辽纪

明田汝成撰。汝成有《炎徼纪闻》,已著录。是编载辽东边事。始於洪武二年,迄於嘉靖十六年,叙事疏略,挂漏至多。又多载未行之奏议,殊不足以资考订。又三卫之中,惟福馀跨辽而东,泰宁已为辽西境,朵颜则大宁都司地,非辽东地矣。书中详於朵颜,是疆域且未分明,无论记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