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列表
升序↑- 楞严讲录自叙
- 楞严讲录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一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二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三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四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五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六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七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八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九
-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讲录卷第十
- 楞严讲录后序
猜你喜欢的书
宝刀飞
《宝刀飞》是王度庐所著的一部长篇武侠小说,1948年11月由上海励力出版社出版 。讲述少年英雄裘文焕为寻找宝刀而化装进京,为了一位被人欺侮的穷女子,多次与江湖强人斗杀,终不能取胜。 而藏有宝刀的原皇家侍卫王得宝老人,因奉命用此刀杀死过贵妃,悔恨不已,后将宝刀赠于裘文焕,裘文焕终于用此刀铲除了恶人的故事。
长恨歌
敘事诗。唐白居易作。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12月。诗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对它的主题思想,历来有不同的理解。从作者的构思看,旨在讽谕当时和以后的统治者应以玄宗为戒,不要因“重色”而荒淫误国,造成“长恨”。全诗分为两大部分。从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1部分。写安史之乱前的玄宗和贵妃,着意讽刺唐玄宗的荒淫误国。第2部分写“长恨”本身;着意表现他们的相思。前一部分重在写实,后一部分重在虚构,二者紧密结合。全诗故事完整,情节曲折,描写细腻,想象丰富,语言精美流畅,抒情气氛浓厚,具有和谐美,是古代长篇叙事诗的名篇。后代戏曲《梧桐雨》和《长生殿》等皆受其影响。诗见《白氏长庆集》卷12。
临清寇略
该书专记清乾隆三十九年山东清水教首领王伦聚众攻占临清,起兵反清一事。俞蛟当时客居临清,故其所记多为亲历,史料价值极高。今据民国石印本整理。
月令明义
四卷。明黄道周撰。南明福王时官礼部尚书。唐王立,任为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率师至婺源抗击清军,兵败被执至江宁(今江苏南京),不屈而死。道周学识渊博,贯通古今,通晓天文历数,工书善画,文章风节高天下。着有《易象正文》、《三易洞玑》、《洪范明义》、《孝经集传》、《石斋集》、《骈枝别集》等。崇祯十一年(1638),黄道周取《礼记》中《月令》、《儒行》、《缁良》、《坊记》、《表记》等五篇为之作注,进呈于上,此书为其中之一。其说以二至、二分、四立皆归于中央之土,为取则于《洛书》之中五,而五气于以分布。此为岁功所由成,政事所从出,故作《月令气候生合总图》。又以《月令》载昏旦中星,故又作《十二月中星图》,每图又详载中星距极远近度数,及寅泰、卯大壮等十二卦彖、象,以此为圣人敷治之原。每一月分为一章,其日星度则名列原本于前,而别列授时历新测于后。先儒论说,大抵只推求差分,而不追改经文,至唐玄宗时始黜《月令》旧文,甚而附益时事,名为《御删定月令》,改置于《礼记》第一篇,故《开成石经》于昏旦中星皆改从唐历,至宋景祐二年(1035),仍复旧本《月令》,而新本唐《月令》别行。黄道周仿唐制《月令》之例别立经文,附以己说,并杂采《易》象、《夏小正》、《逸周书》、《管子》、《国语》等书,测验天文,推以数学,参稽考证,于经文颇有阐发。有康熙中刊本、《石斋全书》本。
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
观无量寿佛经融心解,一卷,宋知礼撰,出四明教行录。 佛典注疏。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知礼撰。是《观无量寿佛经》的注释书。以问答的形式解释十六观法。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处处经
全一卷。东汉安世高译于建和二年至建宁三年间(148~170)。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本经系以汇集佛教各方面之知识为主,属汉译经典中之初期译作。内容分为五十余项,间有介绍佛、菩萨、阿罗汉、辟支佛等之特性。又全经较着重修行及道德实践之记述,故有关戒律之记载亦随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