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

作者:佚名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

具名如上,一卷,不空与遍智译。降三世之仪轨以此为本。

猜你喜欢的书

诸史将略

诸史将略

十六卷 , 题(明)刘畿撰,吴承恩等编。全书共十六卷,收辑从上古到明初史籍所载诸多有关军事将领的故事。书前序说明了编书者的意愿是希望通过这些名将故事教化有志青年,为国家储备军事人才的目的。是书为战例选编,从夏商到明初共382 例。每例加有标题,体现战略战术思想 较明确。其各朝战例数如下:夏2、商1、 周3、春秋66、战国27、秦3、汉59、三 国25、晋31、南北朝41、隋唐69、五代 16、宋30、明10。此为明嘉靖45年杭州毛钢刊本。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道咸同光四朝奏议》。起自道光元年(1821)﹐迄光绪十年(1884)﹐共收六百零二人奏议。1960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内府抄本﹐精装成十二册出版。另一种称《皇朝道咸同光奏议》六十四卷。王延熙﹑王树敏辑﹐分治法﹑变法﹑时务﹑洋务﹑吏政﹑户政﹑礼政﹑兵政﹑刑政﹑工政十类﹐编排形式仿《皇清经世文编》。有光绪二十八年石印本。

淡定的智慧

淡定的智慧

淡定是心灵的修炼,是人生的境界和智慧。弘一法师修行,修得了一份淡定与超然。我们羡慕这份淡定,我们追求这种超然。淡定的智慧就像佛的修行,这种修行让一切回归内心,让人宠辱不惊。《淡定的智慧:弘一法师的人生幸福课》的文字中渗透着弘一法师的风骨和智慧,让浮躁的人们学会放下,告诉人们一切顺其自然便能宁静致远。它让人们在淡定中滋养心灵,在智慧中升华人生;它让人们的内心清澈如水;让生命重新回归平衡;让人们领悟到什么是真正的大彻大悟、超凡脱俗。

念佛金言录

念佛金言录

本书编译自日本净土门「时宗」开宗祖师一遍上人(1239-1298)的语录及问答。因一遍上人,舍离一切名利,不住一处,游行全国,唯劝念佛,使净土法门真正普及化、庶民化、生活化,时人尊称「游行上人」,且被认为是大势至菩萨的应化。 一遍上人生平不留作品,此《金言录》乃其及门弟子所编集。全书分四部分:前三部份包括诗偈、语录(一)(二)系日文体,原名「一遍上人语录」;第四部分「播州问答」,则为汉字原文。 《念佛金言录》的编译者,是中国净土宗善导流导师慧净法师,译笔古朴严净,与原著之旨趣深相契合。以下为慧净法师对本书的一段引介文字: 「《念佛金言录》乃直承善导大师『一向专称』之宗义,是真实中之真实,直截中之直截;本愿之归宗结顶,念佛之不二法门;可贵之至,赞叹之极,故以『金言』名之。」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

凡六卷。宋代四明知礼述。又称观无量寿经疏妙宗钞、观经疏妙宗钞、观经妙宗钞、妙宗钞。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七册。知礼的时代,受唐末五代战祸之影响,佛教教学萎顿不振,天台宗分裂为山家、山外二派。属于山家派之知礼于本书随文解释天台智顗之观经疏,针对山外派之异议,倡导即心念佛之义,并倡色、心双具之说。本书刊行后,引起山家、山外派之论诤。

离垢施女经

离垢施女经

西晋月支国沙门竺法护译,即《大宝积经》第三十三无垢施菩萨应辨会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