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确指

作者:佚名
西方确指

西方确指,一卷,觉明菩萨说,清常摄集,金锷序,彭绍升后序(此二序末段并年月署名皆错简,准一行居集互换)。僧家禅修之书,叙述了僧人在修禅过程中的种种心境与感知。

猜你喜欢的书

恋情的终结

恋情的终结

《恋情的终结》是英国作家格雷厄姆·格林最受公认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具自传性质的小说。入选2015年《卫报》历史百大英语小说;2015年BBC历史百大英国小说;2014年英国《每日电讯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爱情小说。威廉·福克纳将之评为:“我这个时代里最真实也是最感人的长篇小说之一,在任何语言里都是如此。”关于爱情,我又想起了你…… 这本书里有狂热的爱、狂热的恨、狂热的猜疑、狂热的嫉妒、狂热的信仰,有爱情中所有狂热的情感。二战期间的英国伦敦,作家莫里斯爱上公务员亨利的妻子莎拉。一次意外事件导致萨拉不辞而别,莫里斯在恨和嫉妒中度过了两年。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当初那段感情中炙热的爱、恨、猜疑、嫉妒、信仰,再度折磨着莫里斯……这段恋情最终如莫里斯所预言的那样,变成了一桩有开始也有结束的风流韵事。莫里斯记述了爱情开始的时刻,以及最后的时刻。

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

鲁迅著。发表于1918年5月《新青年》4卷5号。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篇首“识”介绍日记来源和写作目的。正文由十三则没有日月的日记组成。它借一个受迫害的精神病患者的自白,描述了狂人由觉醒到反抗的过程。先写狂人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历史的研究,认识到所谓“仁义道德”就是吃人,家中大哥是吃人者,于是决定向他“劝转”,结果反被诬为“疯子”,遭到更严重的迫害。最后,狂人通过自我解剖,发出“救救孩子”的战斗呐喊。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吃人和被吃的两个集团的对立:一面是赵贵翁、古久先生和大哥等吃人的封建统治者,一面是佃户、徐锡林、狂人等被吃的受压迫者。它塑造了一个在“五四”前夜觉醒了的反封建战士的狂人形象。作品深刻地“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端”,表达了作者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和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对于唤醒当时人们思想觉醒,推动人们投身于反封建革命斗争,曾发生过巨大作用。格式新颖,艺术构思精巧,对新文学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

玉燕姻缘全传

玉燕姻缘全传

清代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玉燕姻缘传》,又名《玉燕姻缘传记》。六卷七十七回。题“梅痴生著”,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大宋神宗年间,江南苏州府吴县宦家公子侯韬,生性不好读书,惟贪恋酒色。父侯铨做官在外,家中事情乐得自作主张。他在城外买空地,造了一座“南凹小桃园”,日日与一伙帮闲吃喝嫖赌为乐。风乐院名妓柳卿云,当初为侯韬梳笼过,每每劝他潜心读书,题名雁塔,以为自己将来从良之计。无奈良药苦口,侯韬非但不听劝导,反致两人嫌隙。久之卿云遂断绝往来。一日侯韬触动心事,欲会卿云。乃假作斯文,使人骗吕昆至小桃园相会,复假吕昆之名,骗卿云至园中。三人共聚,吕、柳情意相契,不断眉目传情,两心眷恋,乘隙赠物定情,卿云与吕昆一扇坠玉燕,吕昆亦回赠以金钗一支。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包待制智赚生金阁

简名《生金阁》。杂剧剧本。元武汉臣作,一说元末明初无名氏撰。四折一楔子,旦末合本。剧写宋蒲州秀才郭成因避百日血光之灾,携妻李幼奴赴京应举。途避风雪于酒店,献三代传家宝生金阁干谒权豪衙内庞勣欲求得官。庞见此物遇风则仙音嘹亮,甚喜,许以写帖推荐;及见幼奴貌美,复邀其夫妇至宅宴会。席间庞令郭舍妻与己,愿为郭另娶;郭不从,庞怒而囚郭于厩,而令嬷嬷劝幼奴就范。嬷深怜幼奴而大骂庞勣凌弱,为庞听见,被投入井中。嬷死前嘱子福童为之复仇。庞又铡郭成,郭头断而不仆,竟提头逾墙而逝。越岁元宵节,庞出游赏灯,忽有提头鬼追逐索命。会开封府尹包拯夜行过此,无头鬼拦道鸣冤。翌日,福童暗导幼奴逃至衙鸣冤。包拯乃置酒邀庞,佯称得西延一稀宝生金塔;庞亦夸己有生金阁,能生仙音。拯赚之出宝比验,而暗令幼奴出堂告发。遂缚庞立斩示众,判其家产分予幼奴、福童各半。剧中庞称“打死人不偿命”,又悬带“金牌铜虎”,宅挂“毡帘”、“烧羊肉”等,皆影射元蒙权豪横行之现实。该剧《录鬼簿续编》著录于“失载名氏”中;《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未题作者姓名;唯《元曲选》本题“武汉臣撰”。

闲燕常谈

闲燕常谈

南宋董弅撰。书名据《直斋书录解题》所说,系“取士相与谈仁义于闲燕之义”。三卷,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抄本,未见。《历代小史》本仅一卷,存二十一则,所记皆宋代朝野杂事,部分内容系据他书转引,但多数则出作者自撰。所录有王安石、杜衍、薛昂、吕大防等人轶事。是书记两宋士大夫遗闻轶事,凡21条,可资补史。收入《历代小史》,《丛书集成初编》据以影印。

阿育王经

阿育王经

十卷。梁扶南三藏僧伽跋罗译。僧伽跋罗于梁初至京师止正观寺,受命梁武帝在止正观和寿光殿占云馆译出《大育王经解》由释宝唱、昙允等笔受。据《大唐内典录》卷四引宝唱录载:此《阿育王经》是第二译出,天监十一年 (512)六月二十日于杨都寿光殿译,初翻日蒂躬笔受。《阿育王经》是记述印度阿育王崇护佛教的事迹,以及摩诃迦叶乃至优波毱多等异世五师传持法藏皆因缘始末的史籍。与西晋安法钦所译 《阿育王传》七卷同本异译。《阿育王经》总分九品,分述为九个因缘。”即生因缘 (卷一),见优波笈多因缘(卷二),供养菩萨树因缘 (卷三),鸠那罗因缘 (卷四),半庵摩勒施僧因缘 (卷五),佛记优波笈多因缘 (卷六),佛弟子五人传授法藏因缘 (卷七、八),优波笈多弟子因缘 (卷九、十)(卷十缺)。加上原始目录漏列了的第三卷中的“毗多输柯因缘,共为九因缘。两译相比,大体相同,详略稍有出入。是研究阿育王时代有价值的参考资料。见载版本有大正新修大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