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作者:佚名
鹤林天树植禅师语录

1卷。清行植说。收序、上堂、小参、示众、颂古、佛事、行实、塔铭。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

猜你喜欢的书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此书名。此本见曹溶《学海类编》中,疑亦出伪托也。”“山左”即山东别称。此书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遂广泛流传。《总目》虽指出此书疑伪的三条理由,但因无确证,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

七政推步

七政推步

明贝琳在成化年间担任钦天监监副时所整理修订旧作而成。据贝琳在序中称,其书原本为洪武十八年(1385)自远方携来,彼时有历官元统将之译为汉算。但其后《四库全书总目》则认为,本书乃《明史·历志》中所称之《回回历》,元代传入中国。洪武十五年由翰林李狲、吴伯宗及回回大师马沙亦黑等人译成汉文。据该书中所引恒星观测数据推算,贝琳所据原本约成书于十四世纪中叶。全书共七卷。第一卷为释名及历经。第二至第七卷为历表及星表。释名中称不动的月,即太阳月;动的月,即太阴月。太阳月名及七曜日的本音名都从古波斯语音译。历经中的各项计算都采用古希腊托勒密小轮系统学说。卷六的星表,有二百七十七颗恒星的中西名称、黄道坐标及星等,是中国典籍中第一份中西恒星星名对照表。

北墅抱瓮录

北墅抱瓮录

一卷。清高士奇撰。是书是高氏告老还乡后的著作。书前有康熙庚午(1690)年间自序一篇,主要内容为记载其别墅——“北墅”园中栽种的花卉树木的情况。“北墅”园中种植的花卉树木很多,高氏记其果树、竹子、蔬菜、药蔓之类共二百二十二种,分别记述各种花卉、树木的形色品状,内容十分丰富、详备。《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编修程晋芳家藏本列为存目。现有《学海类编》本、《昭代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等。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文学进化观念与戏剧改良

胡适著。1918年发表于《新青年》第5卷第4号。后收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建设理论集》。作者从文学进化观念出发,将中国戏剧与外国文学、戏剧进行比较研究,阐述中国戏剧改良之必要性。作者将文学进化观念的意义,分四层进行论述,每一层都含有一个重要的教训。第一层总论文学的进化。第二层论述文学进化从极低微的起源,慢慢的进化到完全发达的过程。指出中国戏剧一千年来力求脱离乐曲的种种束缚,但因守旧性太大,终未能完全达到自由和自然的地位。第三层论述文学在进化过程中,每个时代往往留下许多无用的纪念品(“遗形物”)。传统戏剧中的脸谱、嗓子、台步、武把子等,都是这一类“遗形物”。而评剧家大多不懂文学进化的道理,往往把这些“遗形物”当作中国戏剧的精华。第四层论述中国戏剧应当取西洋的戏剧作参考材料,虚心研究,取人之长、补我之短,扫除旧日种种“遗形物”,采用西洋近百年来继续发达的新观念、新方法、新形式。如此方才可使中国戏剧有改良进步的希望。论文还从比较文学角度,指出中国文学一是缺乏悲剧观念,二是缺乏文学的经济方法。作者呼吁:现在的中国文学已经到了暮气攻心,奄奄断气的时候!应当赶快灌下西方的“少年血性汤”。胡适的这篇文章从中外文化的比较上,指出中国戏剧存在的弊端。对中国戏剧的批评切中要害,它和文学革命初期的文学改良思潮是一致的,在戏剧改革方面具有开拓性的积极意义。文中也存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虚无主义倾向。

苏六娘

苏六娘

戏文。作者不详。十一出。叙郭继一春和苏六娘为表兄妹,自幼青梅竹马。长大后,相互爱慕。六娘闻听表兄突然患病,遂夜半焚香,求神保佑。继春病情日见沉重,六娘毅然割股取肉,和在药中煎熬。继春痊愈,对六娘感激万分。后六娘母欲将女儿别嫁,引起继春和六娘的一场误会,均欲以死殉情。婢女桃花从中帮助,六娘、继春终得婚配。此剧多用潮州当地民间曲调,杂以方言俚语,乡土气息浓郁,久演不衰。有明万历刊本,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明本潮州戏文五种》据以影印。

何一自禅师语录

何一自禅师语录

2卷,清超自说,明修、明惠、明智等编。二卷。卷首收序;卷上收住北京顺天府宛平县崇宁禅院语录、住北京翊教禅寺语录、小参、示众、问答机缘;卷下收举古、拈古、征古、别古、代古、颂古、偈、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