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城喻经

作者:佚名
旧城喻经

佛说旧城喻经。一卷,宋法贤译。与佛说缘起圣道经,佛说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同本。说十二因缘之观法。或逆或顺,观十二因缘,如行旧道达旧城,因以为经名。

猜你喜欢的书

白云稿

白云稿

元末明初文别集。朱右著。今存有明初刻本,计11卷。卷1骚赋,卷2、卷3杂著,卷4、卷5序,卷6、卷7记,卷8、卷9铭赞题跋,卷10哀诔,卷11樱宁子传。首有题序7篇,除宋濂序外,其余皆作于元季,有至元五年的李孝光序,至正四年的危素序,至正十四年的倪中序,至正二十年的刘仁本、杨翮序以及未署年代的张天英序。《四库全书》所收《白云稿》仅5卷,《四库全书总目》说:“《白云稿》本十卷,今世所传仅存五卷,杂文之后仅有琴操而无诗,检勘诸本并同,无可校补。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谓后五卷尝得内阁本一过眼,恨未抄成足本,则彝尊家所藏亦非完帙也。”由此可知,明初刻本四库馆臣亦未见。《白云稿》原本11卷,非10卷,且11卷本亦无诗。魏仲远《敦交集》、曹学佺《明兴诗选》录有朱右一些诗作。《四库全书总目》评朱右为文特点尚较为公允:“不矫语秦汉,惟以唐、宋为宗,尝选韩柳欧阳曾三苏为八先生文集,八家之目,实权舆于此。其格律渊源,悉出于是。故所作类多修洁自好,不为支蔓之词,亦不为艰深之语,虽谨守规程,罕能变化,未免意言并尽,而较诸野调芜词,驰骋自喜,终不知先民矩矱为何物者,有上下床之别矣。”

蚕桑辑要

蚕桑辑要

清代后期流传很广的蚕书。沈秉成撰。秉成字仲复,归安(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县)人,咸丰六年(1856)年进士。热心提倡蚕桑。同治光绪年间,他先后在江苏、广西、安徽任地方官,所到之处都大力提倡蚕桑。此书是19世纪60年代初他在镇江做地方官时所作。全书分4部分:①告示条规。是在镇江劝民栽桑养蚕拟订的规章和发布的文告。②蚕桑杂说。是辑集各家关于栽桑、养蚕、缫丝方法的论述。③蚕桑图说。绘制当时湖州一带蚕农常用的各种养蚕、缫丝工具简图,并附有文字说明。④蚕桑乐府20首,乃其高祖沈炳震的作品。其中蚕桑杂说及蚕桑图说二部分常为后出各书所引用。

折肱漫录

折肱漫录

六卷。明黄承昊撰。黄承昊字履素,号暗斋,秀水(今浙江嘉兴)人。黄洪宪之子,万历年进士,官至福建按察使。黄氏因体弱多病,故留心医药,参研医理,此书为其学医心得。分为养神、养气、医药三门,卷一至卷三为医药篇;卷四至卷五为养形篇;卷六为续医药篇。书中推崇李东垣、薛立斋的学术见解,主张以脾胃为本,脾肾并重,力倡温补。可资后世借鉴。有崇祯八年(1635)刻本,1925年干顷堂书局石印本。

鸡鸣录

鸡鸣录

方书。清王孟英(署海昌野云氏)辑于咸丰二年(1852年)。分女科、儿科、养生、虚劳等17门,每门分列诸症,按症汇辑医方。方多简便,如用生南瓜蒂研烂绢包塞鼻孔治疗黄疸,车前子研末服治暴泻不止。所附汪谢城按语,或补充方治,或阐发医理。原书有下卷,录尤氏治例、杨氏咽喉18证、蓬窗录验方,已佚。现存《珍本医书集成》本及单行本。

桐阴旧话

桐阴旧话

一卷。宋韩元吉撰。韩元吉字无咎。宰相韩维玄孙,官至吏部尚书。自号南溪居士,生卒年不详。除本书外,尚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小集》等。《桐阴旧话》所载为韩氏家事世旧闻,从韩亿到韩综、韩绛、韩绎、韩维、韩缜。共十三条。因韩家京师府第门前有桐木,故名。《宋史·艺文志》记载本书为十卷,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亦云十卷,而后世散佚,故仅剩一卷。有《续百川学海》 (戊集) 本、《古今说海》(说略部杂记家) 本、《学海类编》 (集余一) 本、《丛书集成初编》 (文学类) 本等。

止观辅行传弘决

止观辅行传弘决

凡四十卷。全称摩诃止观辅行传弘决。略称止观辅行、摩诃止观弘决、止观弘决、辅行、弘决。唐朝荆溪湛然(711~782)撰述。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六册。本书原分为十卷,开为四十卷,为摩诃止观之注释书,亦为研究摩诃止观之最高权威著作,引用书典颇多。北宋天圣二年(1024)入藏,后由日僧最澄传入日本。注疏有湛然着摩诃止观辅行搜要记十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