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云庄集
宋代诗文别集。曾协撰。傅伯寿序此集云:其子曾炎“辑公之文为二十通,面以授伯寿”。根据刘禹锡序柳宗元集所称“一卷为一通”,则其集原当为20卷。明代焦竑《国史经籍志》即载此集20卷。但其作品传于世者仅《咏芭蕉》一诗见录于陈景沂《全芳备祖》。清代修《四库全书》自《永乐大典》辑其诗文重编为5卷,并以傅伯寿序置于卷端。此集前2卷为赋、诗、词,其余3卷为表、启、铭、辨、书、序、记、书后、行状等各体文章。傅伯寿序称“其古诗则兴寄渊邈、词旨超迈,多效选体为之。唐律则务造平淡,间出清新,比事赓韵,精诣妥帖。至表、笺、启则又繁约适中,铺陈有叙,摭古语而加剪截之功,造新语而遗斧凿之痕。他文一皆类是,盖深有文昭之遗风焉。”《四库全书总目》更明确指出,其诗“大抵源出苏轼、陈与义,故《同沈正卿作仇池石诗》用轼韵,《陈晞颜过零陵赠诗》亦用与义韵而绝不及他家,知其唱和讲求在二家旧格也。”
燕乐考原
音乐论著。六卷。清代凌廷堪撰。凌廷堪,字次仲,安徽歙县人。喜好音乐,尤长于南北曲,乾隆年间曾在扬州词曲馆“从事雠校”。此书约成于嘉庆九年(1804年)。本书以论述琵琶调为主,研究唐宋燕乐的来源及其宫调系统。首卷总论,依据历史资料和当时俗乐宫调,探讨了燕乐二十八调的源流,力主四宫七调之说。卷2至卷5,分别论述了宫、商、角、羽四宫各七种调式。卷6是后论及附录。其中“宫调之辨不在起调毕曲说”,纠正了宋儒的偏见。全书对研究唐、宋燕乐宫调体系颇有参考价值。有《粤雅堂丛书》本及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次柳氏旧闻
或称《柳氏旧闻》、《明皇十七事》。笔记。唐李德裕(787—849)撰。一卷。德裕有《李文饶文集》已著录。该书系作者笔录传闻而成。首传自史臣柳芳,曾亲与内侍高力士谈及玄宗及其太子(肃宗)时宫廷旧闻十七事,或撰成书而佚。次传自芳子柳冕,冕讲与李吉甫,后吉甫述与德裕,故名。当成书于太和年间,约四千字。其中如张果饮堇汁、善无畏祈雨云术、吴后梦金甲神操剑刺肋,兴庆池小龙随玄宗奔蜀,皆属神怪故事;至若所载姚崇与魏好古相倾轧,萧嵩与韩休不睦,源乾曜为相,杨国忠请焚左藏库等事,皆信而有征,可资史家参考。此书传本甚多,题名及内容互有出入。《百川学海》、《顾氏文房小说》、《历代小史》、《宝颜堂秘笈》、《四库全书》、《古今说部丛书一集》均题《次柳氏旧闻》,《丛书集成初编》据《顾氏文房》本排印,并附录故事二则。而《稗乘》、《五朝小说》、《学海类编》等均题《明皇十七事》。此中唯《丛书集成》本较为通行。
外科医镜
外科著作。清张正辑。一卷。正字贞庵,号药樵,嵊县(今属浙江)人。先习儒,因其母患臀疽久治不愈,遂习疡医。“采摭前贤之精义,考验心得之无微”,念其“以儒习医,析理若镜”,故称。书中对一般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证治均予论述,然缺乏辑者临证见解。有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中国医学大成》本。
清仁宗实录选辑
本书(一册一九四面一一六、四○○字)系选自「大清仁宗睿皇帝实录」之集辑,为清嘉庆朝对台湾所作设施之纪录。在此一朝(一七九六~一八二○)二十五年中,台湾所受影响最深者,厥惟「洋盗」蔡牵事变。嘉庆初年,蔡牵曾在台湾洋面活动。九年,牵船至鹿耳门,突人北汕木寨,戕杀官兵。十年,牵船四十余只又自澎湖至鹿耳门,后更攻入凤山县城;又在府城外登陆,号称「镇海王,与嘉义县洪四老等连合,扩大事变。于是清廷劳师动众,并派钦差大巨剿办。此外,海上另有朱濆与蔡牵互通声气,亦尝攻略台湾海口。此等纪载,自为本书主要内容;且蔡、朱以海洋为驰骋场所,究其前因后果,并亦扩及当时东南海上之兵事动熊。蔡牵事变以外,十四年又有漳、泉械斗纪录。至在行政上之设施,则有十六年噶玛兰置厅设官事;随人民发展,再向所谓「山后」有所「扩张」。
体用论
熊十力著,上海龙门联合书局1958年出版。 《体用论》是熊十力先生专门为解决宇宙论之体用问题而作的一本书。也是为修正《新唯识论》中的体用观。《体用论》共有四章,明变、佛法上、佛法下、成物。第五章明心有目无文。 第一章明变,主要讲事物由相状上看,只是刹那间生生灭灭,活活跃跃,不断的变化,总是故灭新生。此之谓万物之变迁、流行。此变迁、流行之相,皆是实体变动而成,即为实体之用。正如众沤是海水变动而引起。同时,功用而外,无有实体,离开功用(众沤)我们也得不到实体(大海)。这就是体用不二,即体即用,即用即体。 第二、三章均讲佛法。佛法有大乘双轮,即有、无两字。熊十力先生认为空有两种观,乃是人类智慧发展到最高度,能综合、深观宇宙人生,才有此两种认识。人生殉没于小己的种种私欲之中,如虫作茧自缚,造网自锢。个别的物,至大如天地,终当毁灭。此乃空之悟觉。圣人观有,乃求宇宙人生天然之真际,体验宇宙之全体大用,视天地万物为一己,而无小己之迷执。佛法两章主要讲大乘龙树之学,即空宗。其主旨是一切法相,皆无自性,故空。熊先生自认为自己之学问,初由大乘有宗起,后受大乘空宗,最后归宗易大传的生生不已。面对生灭瞬间变化的世界,吾人只有精进向上,加入这生生创化的世界。 第四章成物专论万物之由来。书中提出一种“集合缘起论”(与“分别缘起论”诸如原子论相对)。认为先有一大势力,圆满无亏,周流无碍,德用无穿,浩然油然,分化而成万物。宇宙全体是生生活跃,所以恒起分化。在此,熊先生强调,心物不许离而为二,心物只是一体之两面;同样,物质与能力不可离而为二。它们皆可归摄于体用不二。 《体用论》标志着熊十力以体用不二为宗旨的形上学宇宙观的最终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