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作者:佚名
大吉祥天女十二名号经

一卷,唐不空译。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说吉祥天女之十二名及陀罗尼。佛住极乐世界,为观自在菩萨说此咒,能除贫穷一切不祥。

猜你喜欢的书

远方之镜

远方之镜

14世纪的欧洲包含了两个相互冲突的图景:这是一个属于十字军、大教堂和骑士制度的荣耀时代,也是一个堕入混乱与精神痛苦的世界。巴巴拉·W·塔奇曼从这一时期选择了一位贵族——昂盖朗·德·库西作为叙事载体,借此人的人生远望中世纪的百年战争、黑死病、奢靡盛宴、雇佣兵制度、残酷税收、农民暴动和教会分裂……最终,承载着那一时代的废墟被留在这里,静观着仿如宿命的人类历史。

霜痕

霜痕

现代短篇小说集。王统照著。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年9月出版,列入“新中国文艺丛刊”。收《叙言》1篇,《青松之下》、《霜痕》、《冲突》、《生与死的一行列》、《旅舍夜话》、《相识者》、《河沿的秋夜》、《纪梦》等短篇小说8篇。其中《霜痕》描写的主人公茹素,原是个意志坚强的青年。因遭到一连串的不幸,他几乎变成一个与世无争的“无感觉者”。觉醒后,他为找不到出路而感到痛苦,最后参加了“红花”标号的暗杀集团,用“灵魂的冒险”来游戏人生,企图找到自己“真正”的生活之路。《河沿的秋夜》写了三个苦闷的青年,他们几乎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陷在自己狭小的圈子里。在秋夜里,只得吹吹箫笛,借酒消愁。在酒后的醉途中,寻找各自的“解脱”。王统照曾经指出,这些作品“与我已印行的更在以前的作品不同”,“多少搀入了一点辛涩的味道,”“常常感到沉重的生活的威迫,将虚空的祈求打破了不少,在文字方面,,也不全是轻清的叹息与虚渺的惆怅了。”(《霜痕·叙言》)

经史百家杂钞

经史百家杂钞

文章总集。26卷。曾国藩编纂,孙雍长校点。选录先秦以来经史百家散文。体例与姚鼐《古文辞类纂》相近,共分论著、词赋等十一类,每类以六经冠其首。《古文辞类纂》有取材过狭之弊,不选六经、《左传》、《国语》、《孟子》、《庄子》中佳作,史传文收录亦少,编者不满于此,故编是书。其收录范围较广泛,加之编者为古文大家,又官居高位,故此书流传甚广。有清同治、光绪间传忠书局刊《曾文正公全集》本。通行有民国间《四部备要》本。另有岳麓书社排印本。

不居集

不居集

内科著作。50卷。清吴澄(师朗)撰于乾隆四年(1739年)。吴氏精通《周易》,又以《易》通医,认为天地化生万物,总不外河洛、八卦,医之理即《易》之理也,故尊《周易》“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之理,取名为《不居集》。全书分为上下两集。上集内虚以真阴真阳五脏内亏立论,阐述血症、热症、咳嗽、痰症、泄泻、怔忡、惊悸等40余种病证的理法方药,其中以嗽、热、痰、血为四大症,论之甚详,因虚损之人未有不兼此数症者,四症之中又以血症论述最详;下集外损为作者之创见,将六淫外感,由浅及深导致虚损诸病症分为风劳、风寒、风热、暑症、湿劳等20种,认为外损之症惟风劳最多。其体例,首列经旨,次脉法,次病机,次治法,次方药,次治案。采摭《内经》、《难经》有关论述及张仲景、葛真人、刘河间、李东垣、朱丹溪等名家治虚损之法,选集前贤方剂800余首,并有吴氏治血症方9首。全书内容丰富,引据广博,所列医案进一步阐明该病的症因脉治,可谓集虚损之大成。现存版本有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刻本、道光十六年(1836年)刻本及1935年上海中医书局排印本。

彻庸和尚谷响集

彻庸和尚谷响集

彻庸和尚谷响集,一卷,明代周理遍,收于嘉兴大藏经。周理,明代临济宗僧。云南人,俗姓杜。号彻庸、一彻(旧号彻融)。

翼庵禅师语录

翼庵禅师语录

清善酂说,序灯、序璋、力端等记录。八卷。国清语录二卷收住天台国清禅寺语录,真如语录三卷收住真如禅寺语录;卷六收通玄语录;卷七卷八为和寒山诗收序(原书有缺页)、原序、卷上、卷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