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序指味疏

作者:谛闲
楞严经序指味疏

楞严经序指味疏,一卷,元惟则序,清谛闲疏并缘起,华山跋,有科文,内题大佛顶经序指味疏。出谛闲大师遗集,见新编续藏。

猜你喜欢的书

东皋录

东皋录

三卷。明释妙声撰。释妙声,字九皋,江苏吴县人,生卒年不详。元末居景德寺,后居常熟慧曰寺,又主平江北禅寺。洪武三年(1370),与释万金同被召,总领全国佛事。所作诗文,辑为《东皋集》三卷。洪武十七年(1384),其徒德瓛始刊行。《明史·艺文志》、明僧《宏秀集》皆作七卷。此本有汲古阁印,盖毛晋家钞本。前有毛晋题识,亦称德瓛所刻,凡诗三卷、杂文四卷。而其书杂文及诗仅为三卷,可能是在传录时有所合并。妙声入明时,年已六十余,诗文多至正中所作。故顾嗣立《元诗选》亦录是集。妙声与袁桷、张翥、危素等俱相友善,故所作颇有士大夫风气。当元季扰攘之时,感事抒怀,往往激昂可诵。杂文体裁清整,四六俪语,亦具有南宋遗风。本书有 《四库全书》本。

读易详说 [标点本]

读易详说 [标点本]

南宋李光撰。十卷。《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四库全书提要》指出:“光为刘安世门人,学有师法。绍兴庚申以论和议忤秦桧,谪岭南,自号‘读易老人’,因摅其所得,以作是书。故于当世之治乱,一身之进退,观象玩辞,恒三致意。”又云:“光尝作《胡铨易解序》曰:‘《易》之为书,凡以明人事,学者泥于象数,《易》几为无用之书。邦衡说《易》,真可与论天人之际。’又曰:‘自昔迁贬之士,率多怨怼感愤。邦衡流落瘴乡,而玩意三画,可谓困而不失其所亨,非闻道者能之乎?’其《序》虽为铨作,实则自明其著述之旨也。书中于卦爻之辞,皆即君臣立言,证以史事,或不免间有牵合。然圣人作《易》以垂训,将使天下万世无不知所从违,非徒使上智数人矜谈妙悟,如佛家之传心印、道家之授丹诀。自好异者推阐性命,钩稽奇偶,其言愈精愈妙,而于圣人立教牖民之旨愈南辕而北辙,转不若光作是书,切实近理,为有益于学者矣。自明以来,久无传本,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兹从《永乐大典》荟萃成编,原阙《豫》、《随》、《无妄》、《睽》、《蹇》、《中孚》六卦及《晋》卦六三以下;其《复》与《大畜》二卦《永乐大典》本不阙,而所载光解《复》卦阙《大象》及后四爻,《大畜》则一字不存,《系辞传》以下则无解,其为原本如是或传写佚脱,均不可知,姑仍其旧。其书《宋史》作《易传》,诸家书目或作《读易老人解说》,或作《读易详说》,殊不画一,而十卷之数则并同,殆一书而异名也。今从《永乐大典》题为《读易详说》,仍析为十卷,存其旧焉。”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

儒门崇理折衷堪舆完孝录,撰人不详。约成书于明朝中叶。八卷,收入《万历续道藏》。本书言堪舆之学,宣称选择福地吉辰为亲人安葬,是为完成孝道,故书名「堪舆完孝录」。堪舆之要,在于选择地形地气和七政(日月五星)造命年月。本书前二卷各三十章,大抵引述前人之言,略论龙穴砂水、山向形势、阴阳气运、七政五行。后六卷分别详述选择福地吉辰之条例,如阴阳五行,造命格,七政运用,众星躔度,五运六气,九官三元。总之,本书所述判断星宿时辰、山川地脉,基穴方位,以及安葬仪式等内容,皆为古代星象家和风水先生之说。

地理峦头诀

地理峦头诀

凡到一地,先观水口。城门四周关拦,内有真龙结作。罗星龟蛇狮象守口,必藏上格之龙。

还乡杂记

还乡杂记

太阳快要挤到晚霞中去了,只剩下半个淡红色的面孔,吐射出一线软弱的光芒,把我和我坐的一只小船轻轻的笼罩着。风微细得很,将淡绿色的湖水吹起一层皱纹似的波浪。四面毫无声息。船是走得太迟缓了,迟缓得几乎使人疑心它没有走。象停泊着在这四望无涯的湖心一样。
“不好摇快一点吗?船老板。”

太祖高皇帝圣训

太祖高皇帝圣训

全称《大清太祖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大定业高皇帝圣训》。4卷。康熙二十五年(1686)敕纂。分类汇辑努尔哈赤治国安邦的各种言论,类下再按时间顺序排列。全书共92条,分为26类,包括敬天、圣孝、神武、智略、宽仁、论治道、训诸王、训诸臣、经国、任大臣、用人、求直言、兴文治、崇教化、勤修省、节俭、慎刑、恤下、辑人心、通下情、明法令、鉴古、赏功、昭信、诫逸乐、谨嗜好等。是研究努尔哈赤生平和思想的宝贵史料。乾隆四年(1739),乾隆皇帝以其藏于内府,群臣无法得见,起不到训谕的作用,于是下令内府刻版印行,使其流传。至清朝末年,又出现了多种翻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