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玄义

作者:智顗
观音玄义

凡二卷。隋代天台智顗述,门人灌顶记。又称别行玄义、别行玄、观音玄、观音经玄义。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四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本书内容阐释法华经卷七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之玄义,依准智顗于法华经玄义所立释名、出体、明宗、辨用、教相等五重玄义之分科,设通、别二释,就普门品之大纲及‘观世音普门’五字作精细之解释。为现存普门品注释书中最古之著述,后世学者疑系智顗讲述‘摩诃止观’前所作。本书虽与观音义疏同为开示天台性恶法门之重要典籍,然于智者大师别传、大唐内典录,及续高僧传中,皆未言及此书为智顗所述。此外,宋代四明知礼就本书而作观音玄义记四卷,乃集性恶说之大成者。

猜你喜欢的书

生命直观:形而上学四论

生命直观:形而上学四论

齐美尔毕生追寻学术与个体的自在,他把认识确定为“自由飘荡的过程”,把康德的先验论学说运用到史学上,分析具有历史意义的时代现象。其“生命概念”同样包括活动-流动之物(正在生成的形式)和静止-结晶之物,即从生命中被凸现和显露出来之物(成型的生成),认为生命的“超验”同时也是其“内在的”必要性。作为其代表作,格奥尔格·齐美尔著的《生命直观(形而上学四论)》既呈现了思辨的张力,又让人领略到生命个体的无限可能。 本书是是作者从生命体验的角度审视形而上学的佳作,分为生命之超验、转向理念、死亡与不朽以及个体法则,认为死之所以让生命沉沦,似乎是为了让生命内容的永恒性释放出来。当不朽性成为众多有深刻思想之人的渴望时,它的意义就是自我能够彻底摆脱个别内容的偶然性。作者充满睿智的思考,无疑对现代社会反思现代病具有针砭之功。

艳异编

艳异编

短篇故事集。杂采古今说部中各种故事,分类编次而成。正编40卷,续编19卷。明代文学家王世贞编。王世贞(1526~1590),字元美,号凤州,又号弇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初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等职,为官清正,屡被严嵩构害。后官至南京刑部尚书,病逝乡里。《艳异编》分星、神、水神、龙神、仙、官掖、戚里、幽期、冥感、梦游、义侠、徂异、幻术、妓女、男宠、妖怪、鬼等十七门,收文三百六十一篇;《续艳异编》分神、龙神、鸿象、宫掖、幽期、情感、妓女、义快、幻术、鳞介、器具、珍宝、禽、昆虫、兽、鬼、徂异、定数、冥迹、冤报、草木等二十二门,收文一百六十三篇。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太上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

简称《文昌大洞仙经》。道教书。为《大洞真经》之南宋传本,乃扶乩降笔,世称蜀本或梓潼文昌经本。凡五卷。卷一、二述文昌帝君之经历、德行及此经之产生和要旨。卷三至卷五为元始天王所说“洞章”三十八章,取自《大洞玉经》。《大洞真经》原出晋时,本上清派炼养之书, 以存神诵咒为主,而此经则以济生度死,消灾延寿为主,把《大洞真经》中的存神之法,全部删去。劝人安于本份, 以诵经斋醮,行善积德为修持之要,实南宋流行之道教劝善书的一种。收入《道藏》第16册。元代卫琪为之作注,名《玉清无极总真文昌大洞仙经》十卷,收入《道藏》洞真部玉诀类。《道藏精华录》中有清朱珪校《文昌帝君大洞真经》三卷。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

般若心经注解,一卷,明何道全注,原题无垢子注,日本佚名跋因无垢二字以为宋张九成著未是。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

百法论显幽钞,二十卷,唐从芳述,存卷一末、二末、七末,日本定胤题记(后二卷)。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佛说梵网经菩萨心地品合注

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述,菩萨比丘温陵道昉订。大哉梵网经心地品之为教也。指点真性渊源。确示妙修终始。戒与乘而并急。顿与渐而同收。约本迹。则横竖俱开。兼华严法华之奥旨。约观行。则事理俱备。揽五时八教之大纲。文虽仅传一品。义实统贯全经。缅惟智者大师之时。人根尚利。故既广宣教观法门。乃仅疏此下卷戒法。而大师精谙律藏。文约义广。点示当年之明律者则易。开悟今时之昧律者则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