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木钟集
南宋陈埴著。十一卷。凡论语、孟子、六经总论、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春秋、近思杂问、史等各一卷。其体例皆先设问后答之。书名取“善问者如攻坚木,善待问者如撞钟”(《宋元学案·木钟学案》)之意。在论述心、理和性情的关系时说:“道理只是一个道理。有就吾心性上说者,有就事物上说者。”认为“理”既存在于“心”中,又表现在“千条万目”的“事”上。圣人能“一心而贯万事”达到“统体光明”的“上达境界”(天理)。又说“性者,人心所具之天理”,“心居性、情之间,向里即是性,向外即是情,心居二者之间而统之”。基本墨守程朱之说。有明弘治十四年(1501)温州重刊本。
睡庵稿
明代诗文别集。汤宾尹(字嘉宾)著。嘉宾所著述,刻本颇多,比如:明万历间戴谷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2卷;明博古堂刻本《睡庵诗稿》1卷、文稿1卷;明万历间刻本《睡庵诗稿》4卷、文稿11卷;明万历间李曙寰等刻本《睡庵文稿》初刻4卷、二刻6卷、三刻4卷;明万历黄时溱刻本《睡庵文稿》二刻补4卷等等。后万历末又刻成较为完备的《睡庵稿》文集25卷、诗集11卷;另有万历刊刻、崇祯刷印本,增加了《视草》16卷。这是较为完备的刻本。其人诗非所长,但善制义,善文。他尝在《丁未书一房同门稿》鼓吹“倒法”,认为“今人文绝不知有倒法,文之脉在动,动在转,转之妙全在用倒”。在他看来,“昔人所悟升里转、斗里量,地理家所谓横来直受,阳来阴受,皆转法耳,至倒法尤难明”。而他独懂倒法之秘。其实,不过是将八股运用为文之道而已。故其文名虽高,文学色彩并不浓,成就也平平。
沈从文甲集
短篇小说集。沈从文著。上海神州国光社1930年6月初版。收1929年和1930年所写短篇小说7篇。其中《我的教育》通过一个士兵的见闻,描写旧军队强逼筹饷、残杀农民、毒打逃兵,以及刽子手拿着带血的杀人刀到肉案上随意割肉等情形;《第四》描写一牧师以宽厚的态度征服已另有所爱的妻子及其情人的故事;《牛》描写农民和牛的亲密关系。另外4篇是《冬的空间》、《夜》、《自杀的故事》和《会明》。
耶律文正公年谱
近人王国维撰。一卷。耶律楚材年谱。耶律楚材事迹仅载于《元史》本传,颇简略。1925年王氏从事蒙古史研究,始撰《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耶律楚材与丘处机曾有交往,故并草此年谱以求会通。是书以《湛然居士集》为主,采以本传、神道碑、《长春真人西游记》、《中州集》、《元遗山集》诸书。又有杂记数则,编为《余记》,附于年谱后。为研究蒙元史参考资料。
宗门玄鉴图
全一卷。明代曹洞宗僧虚一方觉撰,神宗万历三十五年(1607)刊行。收于卍续藏第一一二册。方觉鉴于禅林宗派各立门户,竞相提唱,致使后世学人莫知所从,遂作玄鉴图,援引古圣机玄之妙,并综理纲目,以门、论、颂、图等数十项,阐明曹洞、沩仰、临济、云门、法眼等诸家之源流与宗旨。内容包括普贤、文殊、观音、以理因何、顺实依伍、法体自然、密应藏锋、事理理对、寄事标玄、理绝诠事、顺正归实、全机尽法等十二门,三玄、四大式、八棒、五句、八大势等五论,以及诸种之五位图颂等。
楞严经
全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又简称《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又名《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佛教密宗经典,十卷。真实撰者不详。唐代般刺密帝译。译成于唐神龙元年(705年)。关于本书的译本,一向存有异议。一般认为本书是般刺密帝所译。般剌密帝,汉语意译名极量。中印度人。居广州制旨道场,705年从灌顶部诵出一品,即为本书。译经事毕,即泛海西归。属灌顶(秘密)部。称佛因阿难被淫女幻术所摄一事而说,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为宗,开示首楞严三昧的义理与修习方法。涉及世界众生的形成、诸趣因果、菩萨行位、定中魔事等问题,为一部从圆顿禅角度概述大乘心要的经典。宋代以来流传颇广,尤受禅宗、净土宗的重视,讲习注疏者甚多。注疏中重要者有宋子璇《义疏》二十卷、元惟则《会解》十卷、明德清《通议》十卷、通润《合辙》十卷、元贤《略疏》十卷等。原经收入《大正藏》第十九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