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恩重经变经文偈颂
作者:佚名
《父母恩重经变经文偈颂》,中国人所撰佛教文献,作者不详。刊刻在南宋僧人赵智凤主持镌刻的父母恩重经变龛。父母恩重经变龛,位於宝顶山石窟大佛湾北岩中部,图文并举。情节连贯地刻绘出父母抚育儿子成长的「十恩图」。 全国石窟群中,刻变像与变文并举的《父母恩重经变》仅此一例。龛刻经偈颂文,与安世高、鸠摩罗什先後译的《佛说父母恩难报经》均大异。石刻「十恩图」颂虽然多处提及慈觉禅师宗颐,但所言又浸透儒家伦理观念,是研究该典籍发展变化的珍贵资料。 主建者赵智凤五岁出家,自幼奉母至孝。他营造的宝顶山石窟造像内容,充满儒家孝道伦理观念。南宋昌州刺史宇文屺诗碑序赞颂:「宝顶赵智宗(凤),刻石追孝,心可取焉」。
章节列表
升序↑猜你喜欢的书
大隐集
诗文别集。南宋李正民撰。十卷。正民字方叔,扬州(今属江苏)人。政和二年进士,曾官中书舍人,礼部、吏部侍郎,吉、筠、洪、湖、温、婺州知州和淮宁知府。知陈州时曾被金人所获。和议成得释归。原集《宋史·艺文志》作三十卷,传本明时佚,清乾隆间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所载,辑抄编次,厘定为文六卷,诗四卷。其文多中书制诰之作,温和华丽,流畅晓达,其诗亦艳秀可诵,《南归诗》:“沦身绝域久暌孤, 投老归来鬓发疏”,即述其俘金复获之情事。有《四库全书》本。今人来贵明自现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诗四首,可补《四库》辑本之缺遗, 见存《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太清修丹秘诀
太清修丹袐诀,撰人不详。从内容看,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书分三节,言内丹法:首为《采神灵砂修丹法》。其法先服美食药物补气,导引行气、漱咽津液以种砂,然后用白细瓷盆淘取金砂,密封贮之,然后依法服砂,送入丹田烹炼成丹。丹成之后可不食不饥,「永为地仙」。 其次为《冲虚子大药真铅诀》。谓丹砂乃日月流精结成,可从中抽取铅汞二物,配合而修至药。其要诀为采丹元及五脏真气,「阴阳运转,气化为精,精化为朱,朱化为汞,汞化为金,金化为药,号为金砂,炼为还丹」。所述似为阴阳丹法。 其三为《坎离二用法》。先引述《胎息精微论》,谓精气为生命之本,精气结而成形,形气先立而后有神。故气为母,神为子。修道者如能使子母相合,神气相守,久之则神自明,气自和,可望长生。又论坎离二用,谓离上坎下。水火不交,名曰未济;坎上离下,水火相交,名日既济。炼气者若能两卦并用,周而复始,「变既济来济水火之象,使六爻俱阳,以成干体,则纯粹矣」。
梁山泊李逵负荆
杂剧。康进之作。全名《梁山伯李逵负荆》。梁山附近开酒店的老王林,其女满堂娇被冒称宋江、鲁智深的恶棍抢走,适逢李逵来店饮酒,得知此事,大闹聚义堂,并要砍倒杏黄旗,宋江下山对质,李逵知错,向宋江负荆请罪。两个恶棍送满堂娇回门,王林上山报信,宋江命李逵下山将功折罪,捉拿恶棍,立下军功。剧中成功地塑造了李逵这个嫉恶如仇、莽撞天真而又勇敢直率、富有正义感的英雄形象,揭示了梁山起义英雄与人民之间的血肉关系,剧中通过误会这种偶然性的戏剧冲突,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之间必然的矛盾冲突,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人物形象性格突出,具有个性。
资治通鉴直解
《资治通鉴直解》原名《通鉴直解》,是明代两朝帝师、首辅张居正同翰林院讲官给年仅十岁的万历皇帝朱翊钧量身定做的宫内读本。此书以《资治通鉴》为主,其他史书如《通鉴外纪》、《续资治通鉴》、《宋元通鉴》等为辅,从中选取了一些重要片段与事件加以讲解,一方面通俗易懂,一方面也融入了张居正等人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以及对重大历史教训的独特见解。先读经,后读史,是历代帝王必修之大纲。《资治通鉴直解》是明朝隆庆六年,由两朝帝师张居正给万历小皇帝日讲的宫内读本。《资治通鉴直解》以最通俗的白话文写成,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还融入了大政治家张居正对历代王朝兴衰的总结。当年为皇帝讲解《资治通鉴》,意在教育皇帝如何做一名圣明之君。即使在今天,此书对各级管理者与读者大众,依然可资借鉴,更可从中读出立身处世的智慧光辉。
摩诃毗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三昧耶身双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
摩诃毘卢遮那如来定惠均等入佛三昧耶身大圣欢喜天菩萨修行秘密法仪轨,一卷,唐不空译,日本尊海题记,慈忍题记,秀阳题记。
佛说斋经科注
此文是净土宗九祖蕅益大师对《佛说斋经》的注释,本经主要讲述如何受持“八关斋戒”。大师是明末清初高僧,与莲池大师、紫柏大师、憨山大师一起被称为明末四大高僧。大师初出家即以参禅为业,不久开悟,后又习天台,导归极乐,为净土宗九祖。而其终生倡导戒律,虽非律宗祖师,却在严肃戒律方便功勋卓著,但其自身受具足戒不敢称比丘,而仅称沙弥,此处“求寂男”就是沙弥的意思。智旭是大师法名,蕅益是大师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