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

作者:佚名
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

观自在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一卷,梵音,高丽指空校,附观世音菩萨施食,指空译,一一一三A。

猜你喜欢的书

丧钟为谁而鸣

丧钟为谁而鸣

长篇小说。美国海明威著。旧译《战地钟声》。描写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主人公罗伯特·乔登自愿从美国来到西班牙,加入反法西斯战争行列。为阻止法西斯军队对共和国进攻部队的拦截,他奉戈尔兹将军之命,在山区游击队配合下炸毁一座桥梁。但游击队队长帕勃罗为保存自己的地盘,不惜进行破坏。他的妻子皮拉尔和其他游击队员们却站在乔登一边。为克服暴风雪增加的困难,附近另一支游击队的领袖索多派人来支持他,但被敌人的巡逻兵发现,随即遭到法西斯飞机轰炸。乔登估计敌军已获悉进攻计划,作好了反击准备,故派人去向戈尔兹建议改变原进攻方案,但时间已来不及。当共和国军队进攻的信号打响时,乔登炸毁了桥梁,同时身受重伤。他命令游击队员全部撤离,留下自己阻击敌人。最后为掩护其他同志,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临终前,他对反法西斯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小说以鲜明的反法西斯倾向塑造了为正义而战的英雄人物,也揭示了这次战争的复杂性,它标志了作者创作道路上的新起点。

觞政

觞政

酒令。袁宏道撰。一卷。见《袁中郎集》卷四十八。据沈德符《万历野获编》卷二十五《词曲·金瓶梅》条记载,撰成于1606年前。文中将《金瓶梅》与我国另一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传》并称为“逸典”,予以很高评价。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公安 (今湖北公安县)人。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与兄宗道、弟中道,并称三袁,为 “公安派”的创始者之一。在三袁中文学成就最大。除著有《觞政》外,还有《瓶花斋杂录》、《袁中郎集》等。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

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撰人不详。约出于明代。一卷,收入《万历续道藏》。经文乃元始天尊演说,宣称世上众生之生生化化,皆由碧霞元君所主。元君即泰山玉女,证位天仙。受玉帝之命,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福善罚恶,报应不爽。世人若回心奉道,请道士转诵此经,皈命元君,忏悔祈求,即可消灾获福。篇末附「天仙碧霞宝诰」。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

渊源道妙洞真继篇,原题「真元门生李景元集」。景元生平不详。据书中引述北宋朗然子(刘希岳)之语,盖出于两宋之际,原书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书分三篇,皆有经有注,上中二篇言医家脏腑经络理论。以十二月建、十二辟卦、十二律、十二方、黄道十二宫、十二分野,分别配属脏腑经脉。下篇经文以医论仙,以内丹搬运黄河逆流之法附会医家脏腑经络说。注文增入儒家君臣父子、忠孝仁义之教。从内容文字看,本书盖与宋金之际道教真元派有关。

道德宝章

道德宝章

一卷。宋葛长庚(1194—1229)撰。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又号海南翁、琼山道人等。琼州(今海南琼山)人,一说福建闽清人。过继为白氏子,改名白玉蟾。隐于武夷,拜陈楠为师,着道装,浪游华南各地,收彭耜、留元长、赵汝渠、叶古熙等人为弟子。又化名兰元白,居白鹤洞天,号养素真人。诏封紫清真人,世称紫清先生,全真教尊为南五祖之一。撰有 《金华冲碧丹经秘旨》、《海琼白真人语录》、《海琼问道集》、《道德宝章》、《海琼传道集》等。《道德宝章》又称《蟾仙解老》。宋人注解《道德经》多立新意,或以儒、道家言释经,或倡三教同源,葛长庚赞同后者。其书随文标注,不训诂字句,也不旁征博引。所注少于本经,语意近于禅说偈颂,以示佛、老同源。元代赵孟頫手书钩摹雕板印此书,使其得以流传于世。明代陈继儒将此书汇入《宝颜堂秘笈》,题为《蟾仙解老》,有失其书原貌,并且于书前有二跋,有疑此书为伪书之意,但所引称唐人张道相未曾提及,更是不确,因唐人绝不可能论及宋人之书。后世学者对葛长庚其人,曾多有非议。世传葛长庚为神仙,而刘克庄集有王隐居《六学九书》,其书序称“所见丹家四人,邹子益不登七十,曾景建、黄天谷仅六十,白玉蟾夭死。”因白玉蟾曾任侠杀人,逃亡在南疆,所以陈振孙称其“得罪亡命,盖奸妄流也。”尽管有此议论,学者对其所著《道德宝章》一书,还是肯定的,认为有可取之处。现存清《四库全书》本。

蜀鉴

蜀鉴

十卷。不著撰人。书前方孝孺序称,宋端平中,邵武李文子尝仕于蜀,搜采史传,起秦取南郑,至宋平孟昶,上下二千年事之系乎蜀者,为书十卷云云,世遂题为李文子撰。又,宋端仪《考亭渊源录》有李文子,字公瑾,光泽(今属福建省)人,李方子之弟,绍兴四年进士,官至知太安军、绵阆州、潼川府,著《蜀鉴》十卷。然书前端平三年(1236年)李文子序称,燕居深念,紬绎前闻,因俾资中郭允蹈缉为一编。据此,则该书为郭允蹈所撰,李文子特总其事,故世以李文子撰。其书每事各标总题,如《通鉴纪事本末》;每事有纲有目有论,如 《通鉴纲目》,兼以考证附目末,较《纲目》为详赡。书中所记,皆战守胜败之迹,于用兵之得失、地形之险易尤为着意。凡古人用兵故道,必详其宋代所在。其于地理考证,亦颇精核。如陈仓马呜阁,引《三国志·蜀志》以证《太平寰宇记》之误;斜谷之遮要,引《兴元记》以补裴松之注所阙;诸葛亮筑乐城,引 《通鉴》以辨《华阳国志》、《太平寰宇记》之异同。它如罗尚抗李雄、张罗据犍等,亦较《晋书·载记》、《十六国春秋》为详。末二卷,叙西南夷始末,疏漏稍多。传本有《四库全书》本、《守山阁丛书》本、《丛书集成》本。后两种版本,则直接署其撰人为郭允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