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三命指迷赋

三命指迷赋

一卷。旧本题宋岳珂补注。岳珂所着有《九经三传沿革例》、《愧郯录》、《桯史》、《金陀粹编》、《宝真斋法书》及《赞玉楮集》等书,而不闻有此《三命指迷赋》。《宋史·艺文志》也不着录。惟《桯史》中有岳珂与瞽者杨长论韩侂胄禄命及论幕官袁韵禄命一条,其说颇详,或术家因而依托。自元明以来,诸家命书多引其文,以此本检勘皆相符合,可知仍是宋人所为。《文渊阁书目》载此书一部一册,叶盛《翚竹堂书目》也有此书一册,可见明初此书尚存。至清代则久无全帙行世,唯《永乐大典》所录首尾完备。《四库全书》据以编为一卷。书中所论大抵专主于徐子平,对“夹马”“夹禄”“拱库”“拱贵”辨论详尽,往往发他家所未发,其“拱库”尤为精论。其它亦文意通达多有可取。惟专以月建及胎元为推测之本,则不为定论。盖月建虽是行运所主,但必常以日、时参之,人生十月而产,固为常期,然气禀不齐亦有逾期不及期者,刻悉以十月为限则未免刻舟求剑。此书有《读书斋丛书》本、知不足斋藏宋本、《四库全书》本等。

周易折中

周易折中

清李光地等撰。二十二卷。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内廷刊本。此书系李光地等奉康熙之诏而撰。经传原文用古《易》上下经、《十翼》次第。其说宗主程颐、朱熹之注,而广采先秦汉魏以来众家之解,为之折中。卷首列《图说》,卷末附朱熹《易学启蒙》。《四库全书提要》指出:“自宋以来,惟说《易》者至夥,亦惟说《易》者多歧。门户交争,务求相胜,遂至各倚一偏。故数者《易》之本,主数太过,使魏伯阳、陈抟之说窜而相杂,而《易》入于道家。此书对象数、义理二派兼收并采,不病其异同。经传分编,一从古本。

西游记

西游记

杂剧。元末明初杨讷撰。《录鬼簿续编》著录。此剧6本24出,是现存元杂剧篇幅最长的剧本。第一本写陈光蕊携妻赴任,被船夫刘洪害死,已有身孕的殷氏被逼嫁刘洪。产儿后,被刘逼迫将婴儿投入江中,被金山寺长老丹霞禅师抚养,取名玄奘。十八年后,玄奘携血书见母,并与家人团聚。第二本写玄奘得唐太宗所赐法物往西天取经,于驿站得一白龙马。玉帝派遣观音、李天王等十方保官保护唐僧。第三本写孙行者偷王母仙桃仙衣,被天兵天将捉获,观音将其压在花果山下。唐僧过此,收为徒弟,法名悟空。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战胜被贬下凡尘的卷帘大将军沙和尚,唐僧将沙和尚收为徒弟。第四本写唐僧师徒至火轮金鼎国,遇猪八戒,孙悟空会同灌口二郎擒获猪八戒,唐僧收猪八戒为徒。第五本写师徒四人经女人国,过火焰山。孙悟空向铁扇公主借扇,被铁扇公主战败,孙悟空求助观音,雷公、电母、风伯、雨师降下雷雨,浇灭大火,师徒四人得以顺利通过。第六本写到达天竺国,师徒参禅问道。孙悟空被一卖饼婆问倒,唐僧应答如流,率众徒参见诸天圣贤,得佛经文法宝。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圆寂归位。成基等四人奉佛法旨,送唐僧回唐都长安,开坛禅教,然后回西天正果朝元。今存明万历年间刊杨东来批评本。

孙子九地问对

孙子九地问对

辑录训解孙子吴王问答内容的著作。物双松撰。此书最早出于宽延3年(1750)以前。国内有光绪十年(1884)上海刊本;张树声辑《自强兵法十一种》本等。根据《孙子十家注·九地篇》中张预、何延锡注引吴王问孙武之辞辑编,间亦有所条注,比较两家引文之异同。

四书辨疑

四书辨疑

元陈天祥(字吉甫)撰。十五卷。是书旧刻不著明作者时代姓氏。书中称自宋氏迁江表,南北分隔,才百五六十年,经书文字已有不同,则元初人所撰。“苏天爵《安熙行状》云:‘国初有传朱子《四书集注》至北方者,滹南王公,雅以辨博,自负为说,非之。赵郡陈氏,独喜其说,增多至若干言,是书多引滹南王若虚说。殆宁晋陈天祥书也。’朱彝尊《经义考》云:‘《四书辨疑》,元人凡有四家。云峰胡氏,偃师陈氏,黄岩陈成甫氏、孟长文氏。成甫、长文并浙人,云峰一宗朱氏,其为偃师陈氏之书无疑。’所说当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其书主于阙疑,而不贵穿凿。主张“解经义言简理直为贵,使正义不为游辞所乱,学者不为繁文所迷,然后经可通而道可明也”。所列计《大学》十四条,《论语》一百七十条,《孟子》一百七十五条,凡三百七十七条,皆剖析、辨难朱子《集注》。如《论语·述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辨曰:“果言善恶皆我师,则天下之人皆为师矣。何必专指三人,亦不须更言必有也。此乃言其只三人行,其间亦必有可为师法者。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者,非谓择其一人全善者从之,一人全恶者改之也。但就各人行事中,择其事之善处从之,其不善处改之,不求备于一人也。止当随其各有之善从而师之。”有《四库全书》本。

仁王护国经讲义

仁王护国经讲义

圆瑛述,圆瑛法师,具大智慧,复发宏法之菩提心。今年秋,莅讲此经于南京毗卢寺,不依文字,不离文字,上合佛旨,下契生机。讲演之余,复编成讲义,以示后之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