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作者:佚名
金刚光焰止风雨陀罗尼经

一卷,唐菩提流志译。佛在摩伽陀国逢暴风雨,说制伏为风雨害之恶龙之坛法神咒,终则大身檗噜荼王自座起,复说降伏恶龙之神咒。名曰金刚觜光焰睒电真言,檗噜荼为金翅鸟,故名金刚觜。

猜你喜欢的书

云峰集

云峰集

元代诗文别集。10卷。胡炳文撰。《四库全书》曾据两淮马裕家藏本编入别集类。胡炳文诗文集原为20卷,原本毁于元末战乱之中。明成化年间,后裔胡用光、胡濬等掇拾散佚,重编为《云峰集》14卷,刊行不久,板片又被毁于市火。胡濬之子胡琏复加搜求,又重编为《云峰集》10卷刊行,10卷本流传较广,有数种明清刻本,《四库全书》所收《云峰集》也是10卷本。卷首有明正德二年(1507)林瀚序,正德三年汪循序,弘治元年(1488)陈音序,储巏序,弘治二年汪舜民序,胡炳文遗像及自赞等内容。卷1为书、论,卷2为记,卷3为序,卷4为题跋、字说,卷5为碑、墓志、传,卷6为上梁文、启,卷7为箴、铭、赋,卷8为诗、词,卷9为附录上,卷10为附录下。两卷附录收入了有关胡炳文的碑传书简等资料。卷末有明正德二年何歆跋,正德三年胡濬后序。胡文炳是理学家,他的文章平正醇雅,无宋人语录习气;他的诗颇入击壤集一派,但有些篇章仍然不失雅韵。

庄子

庄子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的代表著作。战国时期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庄子,名周。宋国蒙人。曾经为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庄子》一书,篇数究竟有多少,今已不可考。司马迁《史记》只言其“著书十万余言”,《汉书·艺文志》则说《庄子》有五十二篇。现在传世的是晋人郭象注的《庄子》,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其中哪些篇章是庄子自作,哪些篇章是其后学所著,已经很难确论。庄子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虽不具形,但是可以感觉体会。各种各样的纷繁之物便是道的体现;他憎恶当时控制在昏相乱君之手的现实社会,幻想成为一个与造物者同游的真人、至人,追求心灵世界的绝对自由;主张人应该善于回避矛盾而自处,要全性保真,不以物累;齐万物,泯是非,一死生。卓然有别于先秦其他诸子之论。《庄子》文章,语言放纵不羁,挥洒自如,自然天成,既富有哲理意味又富于抒情情调。想象的奇特,辞采的瑰丽,行文的潇洒,笔墨的恣肆,句法结构的多变跳荡,对中国文学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在文学意义上,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认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过也,郭沫若认为只有屈原的诗歌和司马迁的传记散文能与之媲美。有中华书局出版的新编诸子集成本、清人郭庆藩的《庄子集释》,中华书局于1983年出版的台湾学者陈鼓应的《庄子今注今译》。

长命缕

长命缕

传奇剧本。明梅鼎祚作。二卷三十出。《祁氏读书楼目录》著录。本事见宋王明清《摭青杂说》之《夫妻复旧约》。写北宋末汴梁人单符郎自幼与表妹邢春娘订婚。金兵南侵,汴京失守。邢春娘在逃乱途中与母亲失散,流落全州,沦为妓女。单符郎随父渡江,投虞允文幕下,采石之战,大败金兵,因军功授全州司户。由于观音菩萨指引,符郎春娘相会,夫妻完婚。在此剧完成之前,梅氏曾作《玉导记》,因沈璟已作《双鱼记》而中止。此为晚年所作,风格与早期之《玉合记》不同,梅氏自谓“调归宫矣”,“韵谐音矣”,“兼参雅俗,遂一洗浓盐赤酱厚肉肥皮之近累”。同题材剧作,除《双鱼记》外,尚有清崔应阶《烟花债》杂剧等。《长命缕》今存明崇祯年间刊本,《山水邻传奇十种》刊本,清初玉夏斋刊本。崇祯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初集》。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

筹办夷务始末选辑补编

合三书选录而成:一为“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选录”、二为“英国档选录”、三为“美国档选录”;所选係自清道光二十二年至咸丰十一年有关台湾史料,同为前编第二○三种“筹办夷务始末选辑”之补遗,因名“补编”。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有“道光咸丰两朝筹办夷务始末补遗”及“四国新档”两书,前一书为新编史料,原由已故蒋廷黻先生于民国十九年选自北平大高殿所藏清代军机处档案,近代史研究所今据美国哈佛大学教授费正清(JohnKingFoirbank)所存选抄本取其七百零八件编印成书;后一书係咸丰九年清廷军机大臣奉旨纂辑,就咸丰朝军机处档案分编“英国档”二十卷、“法国档”二卷、“美国档”四卷及“俄国档”二十卷,与后来成书之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较,约有十分之四为后书沂未收。本书所选,前者主要为关于道光年间中、英鸦片战争一役所谓“台湾杀俘”事件,次为咸丰年间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及北京条约后台湾开港问题交涉事;后者在“英国档”为道光三十年及咸丰八年至九年间英人欲在台湾购煤及迳往贸易等事,在“美国档”全属咸丰九年换约后美人请在潮州与台湾两地先行互市交涉文件(“法国档”与“俄国档”或已见前编“筹办夷务始末选辑”、或并无有关台湾史料,因无选辑)。

诗经疏义会通

诗经疏义会通

二十卷。元朱公迁撰。朱公迁,字克升,乐平(今属江西)人。至正年间,曾任婺州、处州教授,晚年病归故里。曾题其室为“高明之所”,学者称为明所先生。着述除《诗经疏义会通》外,还有《四书通旨》、《四书约说》、《余力稿》等。《诗经疏义会通》亦称《诗经疏义》。该书为阐释朱熹《诗集传》而作,注之有疏,故名《诗经疏义会通》。其体例为一诗一释,先列朱熹之说,再用小字进行疏证,引用他说,用“辑录”以示区别。注音夹于句中。该书的特色是:一,对《诗集传》的名物、典故的阐释尤其详尽,弥补了《诗集传》的不足。对朱熹的释意也进行力所能及的诠解,这对把握朱熹的写作用心,对体认朱熹之学有一定的价值。二,对《诗经》的章意和脉络作简明扼要的揭示,有利于《诗经》的学习与研究。三,书中附有“图说”,对《诗经》的名物进行图解,让读者对古代的许多器物、天文、地理等有感性的认识、清代《钦定诗经传说汇纂》等书附有许多图谱,正是从这里借鉴而来的。朱公迁治学谨严,订正了《诗集传》中的一些错误。《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为:“其学墨守朱子,不逾尺寸,而亦间有所辩证。”所作考证“虽于宏旨无关,亦足见其用心不苟也,”是符合该书的实际的。不足之处在于总体上承袭朱熹之说,对爱情诗多认为是淫奔之诗,对妇女也多采取轻视态度,对历史事件和诗作年代的考订也有主观臆断之处。版本有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据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诗经疏义》二十卷(附《纲领》、《诗图》一卷),明王逢辑、何英增释刘氏安正书堂刻本。

新菩萨经

新菩萨经

中国人假托佛说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可分为三种不同异本。三种异本结构大体相同,均为劝念佛、预示灾祸、劝写经、说明本经由来等,惟繁简不同。出于河西地区,时代当在晚唐。经中谓今年大熟之时,天降大灾,有十种横死,劝人日念阿弥陀佛一千遍,并传抄本经。不少写卷均有年代题记,大抵为敦煌被吐蕃统治时期,但多用贞元年号。本经历代经录均无著录,历代大藏经亦均不收,仅存于敦煌遗书中。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八十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