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底峡尊者传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雾都孤儿
原名《奥立弗·退斯特》,是英国小说家狄更斯的第一部社会小说,1838年出版。主人公奥立弗是个孤儿,在教会办的收容所里过着非人的生活。由于带头要求增加食物,被赶出收容所,来到一个棺材铺当学徒,但他不堪忍受老板的辱骂、殴打,逃往伦敦。幼稚的奥立弗又被一个小骗子带进了贼窝,被贼头逼迫行窃。一次行窃时被绅士布龙洛抓住,布龙洛出于同情决定收留他,但奥立弗在替布龙洛上街买书时又被小偷发现,再一次沦陷于贼窝。这时,收容所的一位老护士临终前告诉了女管事一个秘密:奥立弗的母亲给他留了一只金盒子,嘱咐她好好保存,将来交给儿子,但女管事见财起意,私留了金盒子。奥立弗同父异母的兄弟蒙克斯为了达到独占遗产的目的,找到女管事,拿到了金盒子。此后他又找到贼头,让他们折磨奥立弗,把奥立弗训练成贼,将来好坐牢、杀头,这样,他就可以侵吞奥立弗将要继承的遗产。此事被布龙洛得知,决定设法证实奥立弗的出身,挫败蒙克斯的阴谋。后来贼头被抓获并被判处死刑,蒙克斯也被迫远走他乡。奥立弗终于得到了父亲的遗产,并被布龙洛收为义子。小说通过奥立弗的遭遇描绘了处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哀苦无告的生活画面。尽管作者还没有认识到社会罪恶的根源,设计了一个让奥立弗被有德行的资本家解救出来的结局,但表明了狄更斯对贫苦人民的关注和同情,是其创作生涯中的一部重要作品。
河防通议
中国记录宋、金、元三代河工技术的专著。沙克什编辑。原本失传,现存版本有《四库全书》抄录 《永乐大典》本,守山阁本,明辨斋本,民国25年 (1936)商务印书馆 《丛书集成》初编本等。本书是沙克什将北宋屯田员外郎沈立所撰8篇《河防通议》(称为“汴本”)和元赡思重订金代都水监记录当时河工技术的 《河防通议》 (称为 “监本”) 进行考订、删节并摘录合为一书,成书于元至治元年(1321)。沙克什,真定 (今河北正定)人,事迹不详。沈立,字立之,历阳 (今安徽和县) 人,举进士,签书益州判官,提举商胡埽。他采集大河事迹,古今利病,著书曰 《河防通议》,成为治河的依据和规范,《宋史》有传。赡思(1278—1351),在本书序中称为“若思”,色目人,祖出西域,家真定,精通经学、天文、地理、钟律、算术,对水利素有研究,《元史》有传。本书分为6门:河议第1,概述了治河起源、堤埽利病、十二月水名、波浪名、土脉名及河防官兵职责等。制度第2,介绍了开河、闭河、定平(水准测量)、修岸、卷埽之法。料例第3,介绍了筑城,修砌石岸、安置坝闸、卷埽、造船所用物料定额。功程第4,介绍了各工种的计工方法。输运第5,介绍了水陆运输计工法及装载量、工程物料体积及重量估算法、历步减土法等。算法第6,用实例说明了计算工程土方及物料数量的方法。本书具体记载了宋、金、元时代的河工技术和制度,是现在所见这方面的第1本专著。
柳选四家医案
清·柳宝诒选评。成书于1900年。书中辑录尤在泾、曹仁伯、王旭高、张仲华四位清代江南名医的医案加以评按。据本书“翁同和跋”称,柳氏选编医案,系择其“时近而文显”者。其中尤氏的《静香楼医案》2卷,是以后人抄藏本中选录“精粹者十之五”。尤氏对仲景学说很有研究,其医案善用经方而又能随证化裁,不蹈袭成方,而立法严谨。曹仁伯的《继志堂医案》2卷,是在曹氏医案《过庭录存》、《延陵弟子纪要》外,柳氏从曹氏弟子所录存的医案中选编整理。案中多湿热类阴虚等复杂病证治案为其特色。王旭高的《环溪草堂医案》3卷,是据多种抄本及方耕霞刊本选辑。王氏先以疡科闻名 后专内科,其治案从古法中化裁的新方颇多。张仲华的《爱庐医案》24条,是从一百余案中予以精选,“其论病选药思路深细,用法精到”。治疗重视脾胃,认为“百病以胃气为本”(柳评)。全书编排按病类分为40个总目,总目下据不同病证又分子目,便于查阅。医案以内科杂病为主,理、法、方、药较为完备,每一医家柳氏有一总的介绍,各则医案加按评述,按语简明中肯,带有启发性,适合后人参阅学习。本书现存最早为清光绪三十年甲辰(1904)惜余小舍刻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排印本。
江湖丛谈
记述清末民初京津等北方地区江湖社会诸行生意内幕的专著,连阔如著,署名云游客,作者在本书第一编“江湖之道”正文开篇之前,谦称:“著者自幼在外奔走,自谋衣食,对于江湖中的事儿有个一知半解,所以著述这部《江湖丛谈》。”“风”、“马”、“雁”、“雀”四大门,“金”、“皮”、“彩”、“挂”、“平”、“团”、“调”、“柳”八小门。内容包括:卖“梳篦”的、卖“刀剪”的、卖“香面”的、卖“膏药”的、卖“刀伤药”的、卖“眼药”的、卖“虫子药”的、卖“牙疼药”的、“挑汉册子”的、卖“戏法”的、变“戏法”的、“打把式卖艺”的、“跑马戏”的、“修脚”的、算“周易卦”的、算“奇门卦”的、算“鸟儿卦”的、“相面”的、“哑相”的、“灯下术”的、说“相声”的、唱“大鼓书”的、唱“竹板书”的,说“评书”的、卖“胰子”的、卖“避瘟散”的、“拉洋片”的等等,各色行当不下数百种。此外,记述两门,一为“骗术门”,一为“穷家门”。并介绍江湖黑幕、江湖人规律、艺术变迁、艺人小传、艺人传流支派、艺人道义、各省艺人团体的组织、艺人的沿革。本书以北方江湖行当的状况为专题,集纳了行行色色江湖行当的丰富资料,又作了方方面面有理有据地叙述,凡此种种,此书称得上是“迄今仅有的一部”。它涉及到曲艺史、评书史、相声史的研究,杂技史、武术史的研究,城市游乐设施民族化的研究,社会上存在欺诈活动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的探索等等。在客观上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和资料价值。《江湖丛谈》成书于30年代,原由北平时言报社出版,共三集。1987年经中国曲艺出版社重排,汇为一册,重排时鉴于内容交互错结,阅读不便,编者特加以分编,调整编次;明显的错字也作了订正;每节正文均保持原貌,于1988年出版。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
中国人假托弥勒化身所撰经典。作者不详。一卷。逐段引用后秦鸠摩罗什译《金刚经》经文,每段用一首偈颂总括其主旨。据此文之序,谓梁武帝请志公(即宝志,梁《高僧传》卷十作保志)讲经,志公荐傅大士,唱经歌四十九首,终而便去。志公谓梁武帝:“此是弥勒菩萨分身,下来助帝弘化。”傅大士所唱即此文,四十九颂谓系相当于兜率天四十九院。还附有“净口业真言”、“发愿文”、“启请八金刚四菩萨文”、“三性颂”、“大身真言”、“随心真言”、“心中心真言”等。历代经录未见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昙旷《金刚经旨赞·序》谓:“我补处慈氏,创释颂以赞幽,作宣唱之指归,为论者之规矩。”所指当即此文。日本《大正藏》将此文收入第八十五卷。有尾题“广顺三年(953)癸丑岁八月二十一日毕手。”背署“显德寺龙”。说明此文五代时仍在流传。
十二品生死经
一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说自圣至凡之生死有十二品之不同,以劝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