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日摩尼宝经

作者:佚名
遗日摩尼宝经

后汉月支国沙门支娄迦谶译,即《大宝积经》第四十三普明菩萨会异译

猜你喜欢的书

广州游览小志

广州游览小志

地理杂志。 清王士祯(1634—1711)撰。一卷。士祯有《秦蜀驿程后记》已著录。康熙二十三年(1684)士祯奉命祭南海,于二十四年二月初十日至广州,四月初一日北归。其间游览广州名胜,撰成此书,载广州光建寺、六榕寺、五羊观、海幢寺、海珠寺、越秀山、蒲涧寺、长寿庵、南园三忠祠等九则。各具位置、建置沿革、遗闻佚事、历史遗迹、自然风光等。有康熙年刻本。

观石录

观石录

清高兆撰。乾隆间侯官郑氏注韩居藏钞本。作者归里还乡,将他在11位友人处观赏到的寿山石140余枚,分定神品、妙品、逸品,按其形色进行描绘,辑录成册。并对当时著名石雕艺人的艺术技巧,给予很高评价。总结“相石”、“解石”以及磨光经验。书末录卞二济《寿山石记》一篇。另有清毛奇龄撰《后观石录》,与《观石录》一篇,有“双璧”之誉。

词坛丛话

词坛丛话

清陈廷焯撰。陈氏曾编选历代词作为《云韶集》,计二十五卷,三千四百三十四首,一千一百馀家。在此基础上,写成《词坛丛话》,计一百零一则,综评历代名家词作,并述《云韶集》编选大旨。其论词之发展,认为汉乐府“长短句不一,是词之祖也”。六朝“《江南》、《采莲》诸曲,去倚声不远”,经唐五代,至南宋形成高峰,以后由衰而亡,复盛于清初。他提出词中“五圣”(北宋贺铸、周邦彦,南宋姜夔,清代朱彝尊、陈维崧),称“方回词,笔墨之妙,真乃一片化工”,“美成乐府,开阖动荡,独有千古”,“白石词中之仙也”。对清代词人,又以唐诗拟之,朱彝尊为李白,陈维崧为杜甫,厉鹗为韩愈。称“朱竹垞词,艳而不浮,疏而不流,工丽芊绵中而笔墨飞舞”;“陈其年词,纵横博大,海走山飞”;“樊榭词之妙,窈曲幽深,脱尽凡俗”。此书代表陈氏早年词学观点,推尊浙西词派,论词以雅正为宗,讲求格律,以朱氏《词综》为“千古词坛之圭臬”。这与《白雨斋词话》中推尊常州词派,论词主沉郁、重比兴、以张惠言《词选》为指归的见解异趣。《词坛丛话》置于《云韶集》前。此书为未刊稿本,1930年前后陈氏长子兆瑜捐赠南京国学图书馆,今存南京图书馆。屈兴国《白雨斋词话足本校注》将此书辑入。

梵网经菩萨戒疏

梵网经菩萨戒疏

梵网经菩萨戒疏,四卷,唐法铣撰,首题梵网经疏,尾题菩萨戒疏,存上卷。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

《诸佛世尊如来菩萨尊者神僧名经》四十卷,以明成祖即永乐皇帝名义编撰。

马有三相经

马有三相经

后汉西域沙门支曜译,说官马三善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