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庭钳锤录

作者:费隐通容
祖庭钳锤录

凡二卷。明代僧费隐通容着。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四册。编集诸祖师接引锻炼学人之语要,加以恳切说示,兼述己见。收录灵源惟深、晦庵弥光乃至大慧宗杲等人共五十余条提撕,而一一唱和,并勘验之。卷末附录宗门杂录四条,包括拈花、自聪禅师问达观颖和尚凡五问、觉梦堂重较五家宗派序、一喝分五教。

猜你喜欢的书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文

黄帝内经素问白话文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 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及其以前时期的医学思想和医学成就。该书为中医基本理论奠定了基础, 创立了中医理论体系。一般认为该书成书年代在春秋战国时期, 至两汉又略有增损改易。全书共24卷、81篇。内容十分丰富, 详细论述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法、辨证、治疗、预防、养生等内容,突出地反映了阴阳五行的自然哲学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密切相关的天人相应观念和人体内部高度统一的整体观念。本书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医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张仲景在撰写《伤寒杂病论》时, 曾以此书为重要的参考书, 所以此书是《伤寒论》重要的知识来源之一。《伤寒论·自序》: “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撰用《素问》《九卷》……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

南华真经循本

南华真经循本

南华真经循本。明期罗勉道撰。三十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勉道将《刻意》、《缮性》、《让王》、《盗跖》、《说剑》和《渔父》六篇刊为“黜伪”。其注结合先秦名物故训典制,融通本义。

贞观政要译注

贞观政要译注

集录唐代“贞观之治”的政治法律观点和业绩的重要文献。唐吴兢撰。它分类编辑了唐太宗与魏徵、房玄龄、杜如晦等大臣的问答、大臣的诤议和所上劝谏的奏疏以及唐代的政治法律设施。全书包括《刑法》、《公平》、《赦令》、《君道》、《君臣鉴戒》、《择官》、《政体》、《纳谏》等,共10卷40篇,记述了贞观年间(627—649年)唐太宗君臣“安人宁国,先存百姓”、“正身修德”等的治国思想;削减繁苛,法贵宽平,简约刑罚的立法思想和“设法与天下共之”的守文奉法的“慎杀”的司法思想。《贞观政要》中关于贞观年间的史实比《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等书都较详尽,是研究唐初和中国封建政治和法律思想的重要文献。

石鼓论语答问

石鼓论语答问

三卷。南宋戴溪撰。戴溪字肖望,人称岷隐先生,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淳熙五年(1178)“别头省试”第一,官至兵部侍郎。曾奉太子赵询之命类编《易》、《诗》、《书》、《春秋》、《论语》、《孟子》、《资治通鉴》等书,著有《石鼓论语答问》、《易经总说》、《曲礼口义》、《续吕氏家塾读诗记》等。谥文端。光宗时,戴溪领石鼓书院山长期间撰此书,故名《石鼓论语答问》。此书阐发《论语》义理,持论较平允,但于名物训诂方面间有疏误,虽然如此,仍不失为一本较有价值的书,朱熹以为近于道。《四库全书》底本为江苏巡抚采进本。

呻吟语

呻吟语

思想杂著。六卷。明吕坤撰。初刻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吕坤,字叔简,号新吾。生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卒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今河南宁陵人。明代哲学家。万历进士。三十八岁始官,历任户部主事、陕西左、右布政使、左、右佥都御史、刑部左、右侍郎。后辞官归乡著述二十余年。为明中叶反理学的先驱者之一。《呻吟语》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全书共六卷,二千零七十二条。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为古代道德修养名著。提出善与恶均是人的本性,“义理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之性有善有恶,气质亦天命于人而与生俱生者,不谓之性可乎?”(《性命》)认为“道者,天下古今公共之理,人人都有分底”,“非圣人之言所能限”,“非圣人之制所能尽”(《道体》)。书中所论涉及到 “性命”、“伦理”、“修身”、“问学”、“天地”、“治道”、“人情”等方面,多为应时治世之理。

受岁经

受岁经

全一卷。西晋竺法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受岁,指夏安居后,比丘增一戒腊。本经内容即叙述目连尊者为诸比丘说夏安居结束后,所行‘自恣’戒仪之意义。比丘若谦抑自省,坦陈自己所犯之过错,请大众予以纠正,大众即欢喜举出其罪过,并施以教诫。反之,比丘若叛逆难驯,又俱恶法,大众即不予举罪、教诫与顾念。此外,本经与中阿含经第八十九比丘请经之内容相近,或为中阿含经之别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