般若心经疏

作者:智圆
般若心经疏

北宋天禧元年(1017)智圆撰。一卷。是唐玄奘译《般若心经》的注释书。分释题与释文两部分。释文中将经文分为“经家据行标起”及“菩萨利他正说”两部分。本书传至日本,日僧于明历三年(1657)刻印流通。见载于日本《续藏经》。

猜你喜欢的书

谈修养

谈修养

本书是朱光潜先生美学散文重要著作之一,共计22篇散文,并附有6封书信。阐发了人生修养途径,涉及“立志”“处群”“冷静”“学问”“交友”“价值意识”等话题。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读者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虽然“修养”二字,由来已久,出自孟子的“修身以养性”,但对于修养的追求从未停滞。古人说:“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养熏陶”。“切、磋、琢、磨”都是加工产品的工艺,“修”就是“锻炼”,引申为研究学习问题,增长才干的过程;“涵养熏陶”是指受到一种思想、品行、习惯的长期濡染而趋同化,“养”就是“提高”。 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涵义境界的理解释读。经受锻炼,得以提高,保持某一境界,就是修养。谈修养是人们对修养的释读,带有很大程度道德文化的传承性和充分的个人意志的成分,这种高尚的品质和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为求取学识品德之充实完美,修养的概念很宽泛,在任何领域任何角度都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让人们在追求高境界的人生品格中孜孜不倦的探究。

草庐经略

草庐经略

明代兵书。一般题为无名氏撰,有的版本题为黄之瑞或黄启瑞撰,均不可考。全书共12卷(清乾隆抄本作8卷,道光抄本作6卷),152篇。每篇先理论阐述,次引古代战例及兵家言论以佐证。内容涉及战争目的、战略战术、治军用将、阵法训练、火器制造、赏罚原则、屯田粮饷、阴阳占卜等。

成方便读

成方便读

方书。清张秉成编著。四卷。秉成有 《本草便读》 已著录。刊于光绪三十年(1904)。共九万字。卷一至卷二载补养、发表、攻里、和解、理气、理血、祛风、祛寒之剂。卷三至卷四载清暑、利湿、润燥、清火、除痰、消导、收涩、治疟、杀虫、治目、外科、经产、小儿之剂。共二十一类,汇集古今常用良方二百九十余首,每方编成七言歌诀。并对方主治应用,加减变化,君臣佐使,制方原则等进行了论述。如谓“银翘散”所治之温病,“与瘟疫之瘟不同,而又与伏邪之温病有别,此但言四时之温邪”,发前人所未发,读之可“见病思源”、“触类旁通”。有民国间千顷堂书局石印本,一九五五年千顷堂书局铅印本,一九五八年上海科学技术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经百种录

本草著作。1卷。清徐大椿 (灵胎)撰。刊于乾隆元年(1736年)。作者欲阐发《本经》药品蕴义,然因“耳目所及(药品)无多”,“若必尽全经,不免昧心诬圣”,遂择取《本经》药百种,仍依三品予以笺释。于乾隆元年(1736)从《神农本草经》辑录一百种药物撰成此书。有上品六十三种,中品二十五种,下品十二种。徐氏“录此百种,原以辨明药性阐发义蕴,使读者深知其所以然”。

菩萨修行四法经

菩萨修行四法经

一卷,唐地婆诃罗译。与佛说大乘四法经义同而文稍异。

菩萨睒子经

菩萨睒子经

一卷,失译。说佛往昔孝养瞽亲之事。与睒子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