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殊师利问菩萨署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克雷洛夫寓言
《克雷洛夫寓言》是俄国杰出作家伊凡·安德烈耶 维奇·克雷洛夫创作生涯中最主要的成就。9卷本的 《伊凡·克雷洛夫寓言》共收作者1806年~1844年间 创作的寓言201篇。克雷洛夫的寓言题材广泛,寓意深 刻。统治阶级的专制,封建官吏的腐败,贪污分子的卑 劣,地主的贪婪无不遭到作者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批 判。后人称克雷洛夫的寓言是投向沙皇政府和农奴制 度的标枪响箭。作者在寓言中借用飞禽走兽山水花木 的形象,表现出现实生活中的迫切内容。如《狼和小 羊》、《狐狸和葡萄》、《狼落狗舍》等名篇,均生动准确地 反映了社会日常生活的真实和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侧 面,饱含着俄罗斯人民的智慧和生活经验的结晶。作者 通过对各种角色外貌、动作、对话等方面的描写,将它们 的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譬如狮子的威严、熊的笨拙、狐 狸的狡猾、蜜蜂的勤恳、猪的慵懒、狼的残暴、绵羊的温 驯等等,而这正是社会现实中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人们的 各种思想感情和复杂性格特征切实而逼真的写照。
金锁玉关
风水堪舆类著作。
西汉野史
话说汉高祖皇帝,自灭项羽,经诸侯王拥戴,于汉五年二月甲午日,即帝位于汜阳,命诸侯王各罢兵归国。此时天下半为封建,半为郡县。封建之中,诸侯王凡有八国,即楚王韩信、韩王信、淮南王英布、梁王彭越、长沙王吴芮、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闽越王无诸是也。其余土地皆为郡县,属于天子。惟有南粤一处,现为赵陀所据,尚未归汉。
梅尧臣诗选
宋诗别集。1册。梅尧臣著,朱东润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年出版。此书是朱东润整理研究梅尧臣著作的系列成果之一。书首有朱氏所作序1篇,对梅尧臣生平家世、政治态度、文学成就、艺术风格以及梅氏著作的版本都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全书共选诗420余首,在编排上以年代为序。梅尧臣的选集,最初只有北宋元符二年(1099)宋绩臣的《梅圣俞外集》10卷(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南宋时有《梅圣俞别集》,陆游称其中收“宛陵先生遗诗及文若干首”,这两种收集遗著的选本,都已失传。朱氏的选本,是在全面整理研究梅氏著作的基础上,从梅尧臣的《宛陵集》(60卷)中精选一部分最能代表梅氏文学主张以及艺术风格的佳作,如《鲁山山行》、《腊日雪》、《江上遇雷雨》、《重过瓜步山》等名篇。也选录了梅氏同情人民,关怀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杰作,如《田家》、《陶者》、《汝坟贫女》、《田家语》等。朱东润在选录梅氏悼亡之作《书哀》、《悼亡三首》、《梦睹》的同时,也选了他的《一日曲》、《花娘歌》;在选录梅氏佳作名篇的同时,也选录了如《扪虱得蚤》之类不忌俗恶的作品,使读者能对梅氏诗歌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在诗后的注释中,不但注释字句,而且为作品系年,时而引用前人评论,并附有己见。
癸巳孟子说[四库本]
宋张栻解《孟子》义理之书。凡7卷。书序称为《孟子说》,因书成于宋孝宗乾道九年 (1173年) 癸巳,故《四库全书》题《癸巳孟子说》。他书著录有称《南轩孟子说》或《孟子解》者,系著录者所题。本书与《癸巳论语解》为姊妹篇,集中反映张栻理学思想,主旨以二程性理之学为依归,分章串解义理。认为天命是理的本然状态,性是理在人身上的体现,提出 “同体异取” 的命题。其说曰: “理之自然谓之天命,于人为性,立于性为心。天也,理也,心也,所取则异而体则同。”(《癸巳孟子说》卷7) 认为理在事先,“有是理则有是事,有是物”(同上书,卷4) 。折服孟子的性善说,曰: “所谓善者,盖以其仁、义、礼、知之所存,由是而发,无欲之私乱之,则无非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矣。” (同上书,卷2) 。于王霸义利之辨,服膺孟子的仁政说,认为 “王霸之分,德与力也” ,“以力服人者,特以力不赡之故,不得已而服之,而其中心固莫之服也。至于以德服人,虽无意于人人之服,而人将中 心悦而诚服” (同上书,卷1) 。因此,认为人主不可有血气之怒以逞霸称能;但不可不有义理之怒,“周平王不怒犬戎骊山之事也,故东周卒以不振; 晋元帝惟不怒刘聪青衣之耻也,故神州卒以沦亡”(同上书,卷1)。其辞感愤,显为宋室南渡偏安而发。通行有《丛书集成》本。
因缘心论释
佛典注疏。古印度龙树著,译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龙树对自撰《因缘心论颂》的疏释。释文逐句解释《因缘心论颂》的偈颂,重点解释了既然“无我”,则“谁从此世至于他世”这一佛学史上始终争论不休的问题。龙树认为:“无有极微等法从于此世,移至他世。虽从于空法,遂生于空法。从无我、我所、烦恼、业、五种空因,还生空、无我、我所、七种苦果之法。”并举了师徒传经、镜、灯、印、火精、种、梅、声等八个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进而论证所谓轮回,实际是“从于虚妄分别习气而生”。从而在印度佛教的这一重大问题上别树一帜。本书中国历代经录未著录,历代大藏经亦未收。敦煌出土后,被收入日本《大正藏》第三十二卷。北丽83号题记谓“大唐中和五年(885)三月十八日”,可视为《因缘心论颂》、《因缘心论释》译出时间之下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