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坛经白话解

作者:释法海
六祖坛经白话解

中国人唯一被尊为经的佛教著作。全称《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简称《坛经》。据佛教传统,释迦牟尼所说才是经,那么将中国人所说尊为经,就难免有“僭越”之嫌。六祖是禅宗第六代传人慧能。慧能是一字不识的文盲,主张“不立文字”、“见性成佛”,这部禅宗的经典当然不可能出自慧能之手。据《坛经·序品》称,慧能在曹溪东林寺传教,韶州刺史(当地最高长官)韦据特意请他在城内大梵寺的法坛宣讲“以般若智慧到达涅槃彼岸”的妙义,听众包括官员、儒士、道士及百姓,多达万人,门人法海记录其说,故称《六祖坛经》。《坛经》以慧能自报家门开始,详细叙述了他皈依五祖弘忍的因缘及获得法衣的前后经过,然后就是慧能宣讲阐发“顿悟成佛”的法门。《坛经》传世的版本有多种,一般分为十篇:行由第一、般若第二、疑问第三、定慧第四、坐禅第五、忏悔第六、机缘第七、顿渐第八、宣诏第九、付嘱第十。据《坛经·付嘱》,慧能弥留之际,法海问:“衣法应该传给谁?”慧能回答:“我在大梵寺说法,现在抄录流行,叫作《法宝坛经》,你们守护,递相传受,超度芸芸众生,只要依照此说,就是正法。”其实,《坛经》并非一时一地的说教,而是慧能生平言行的记录,包括他平时与法海、志诚、法达、神会、智常、智通等弟子的答

猜你喜欢的书

溪堂集

溪堂集

宋代诗文别集。谢逸撰。《直斋书录解题》卷17著录此集20卷,《宋史·艺文志》则著录《谢逸集》20卷、《溪堂诗》5卷,据《四库全书总目》说尚有补遗2卷、诗余1卷。在江西诗派有集的24人中,谢逸可以说是著作繁富的作家。除黄庭坚、陈师道、晁冲之等人之外,在清初只有韩驹《陵阳集》、谢薖《竹友集》尚有写本传世,而谢逸集则久佚不传。四库馆臣由《永乐大典》中辑录其诗文数百篇,与旧集相较,诗词约存有十之七八,文也约存有十之四五,已可见其概貌,经订正讹舛,分编为10卷。前5卷为赋及各体诗,卷6为词,后4卷为序、记、论、辨、书、墓志铭、墓表、行状、祭文、杂著等各体文章。宋代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下称其诗亦如吕本中,“多浑厚平夷,时出雄伟,不见斧凿痕”。《四库全书总目》则说:“其诗虽稍寒瘦,然风格隽拔,时露清新,上方黄、陈则不足,下比江湖诗派则沨沨乎雅音矣。”本集除有《四库全书》本,并曾辑入《豫章丛书》。《豫章丛书》本且附有校勘补遗1卷(魏元旷撰)。

钱仲文集

钱仲文集

十卷。唐钱起撰。钱起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省)人。天宝九年(749)进士,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司封郎中、考功郎中,世称钱考功。少年聪颖,博闻强识。据高仲武《中兴间气集》中说,当时丞相以下的公卿,到州郡任官或奉命出使,如果没有钱、郎二人作诗送行,就会被人鄙视。著有《钱仲文集》。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曾以作省试诗《湘灵鼓瑟》深得主考官李赞赏,其尾联“曲终不见人,江上数峰青”被视为“绝唱”。其诗具浑厚之气,体制新奇,多送别酬赠之作或抒写羁旅愁思。其诗工于五言,在技巧上趋向于雕琢纤细。其诗与郎士元齐名,人称“钱郎”。此集《唐志》作一卷,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作二卷,今本十卷,殆后人所分,其中凡古体诗皆题曰:“往体。”考陆龟蒙《松陵集》亦以古体为往体。为唐人诗集标目习惯。又集末《江行绝句》一百首,胡震亨《唐音统签》认为是钱珝之诗误入起集,有考辨甚详,然而旧本流传,相沿已久。且珝本是钱起之孙,即附录祖集之末,亦无不可。宋元旧刻已佚。丁丙《善本书室藏书志》著录有明活字本,十卷,分体编次五古、七古、五律、五言长律、七律,五绝,七绝。《四部丛刊》即据此影印 。《四库全书》以内府藏本著录,题名 《钱仲文集》十卷。钱遵王《读书敏求记》和瞿镛《铁琴铜楼藏书目录》载有《钱考功诗集》十卷,旧抄本。《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著录诗一卷,《郡斋读书志》作二卷,《直斋书录解题》为十卷,并记:“蜀本作前后集十三卷。”黄丕烈士礼居藏有校旧抄本,与《韩君平诗集》共装一册,亦十卷,现藏北京图书馆。

读书说

读书说

四卷。清胡承诺(1607—1681)撰。承诺字君信,号石庄,天门 (今属湖北省)人。是书系其读书杂论,内容庞杂,共九十八条。清王履谦作序称此书论理精赅,叙事准确,引证史籍丰富,考据经义详尽,且每叙一事立一题,层次分明,意义精深,对上足以供朝廷君相治国安邦,对下足以供百姓学士修身善行。版本有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余草堂刊《湖北丛书》本,民国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

朝鲜禅教考,一卷,朝鲜·朴永善辑

海印三昧论

海印三昧论

华严海印三昧论,一卷,新罗明皛述,日本佚名题记,助范题记。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

云栖净土汇语,一卷,清虞执西、严培西同录,按目录有吴应宾所作像赞,今佚,有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