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作者: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戒经

一卷,唐义净译。萨婆多部之戒本也。说二百五十戒之戒相。说戒时诵之者,谓为戒本。

猜你喜欢的书

云林石谱

云林石谱

3卷。南宋杜绾撰。成于绍兴二年(1132)前。杜绾,字季阳,号云林居士。《云林石谱》是一部石器品专著。作者于所记诸石,各叙其名称、产地、采法、形状、大小、颜色、光泽、声响、用途等方面,又为之品评高下。全书一百一十六目,有零璧石、太湖石、昆山石、形石、石笋、萍乡石、鱼龙石、穿心石、零陵石燕、玛瑙石、于阗石、柏子玛瑙石、端石、红丝石、石绿、镜孔、饭石、墨玉石、石镜、雪浪石、浮光石等。大多以产地名石。

海琼白真人语录

海琼白真人语录

内丹术著作。宋彭耜编,四卷。本书为编末有彭耜淳祐辛亥 (1251年) 年后记。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岁丁丑)。白玉蟾游历江南,在平江(今苏州)、常州、庐山、武夷山以及彭耜家乡泉州等地讲道游览时,弟子彭耜等人记其此间语录、诗词、杂文、书扎等汇辑而成。卷一题紫壶道士谢显道编,记白玉蟾与弟子彭耜、留元长等相互问等,讲论道法,后载表奏一篇、游览及题赠友人诗词四十余首; 卷二 《鹤林法语》,题门弟子福州天庆观管辖兼都道正紫光林伯谦等编,记白玉蟾在彭耜家为其父举行黄箓斋醮事,录有白玉蟾、彭耜、林伯谦等互相问答语;卷三前半部分包括《武夷升堂》、《常州清醮升堂》、《庐士升堂》、《平江鹤会升堂》四篇,题门人烟壶叶古熙等录,记白玉蟾在各地升堂讲道事;后半部分题门人紫璚子赵收夫录,包括《东楼小参》、《冬至小参》两短文及《西林入室》、《西林驾造钟楼普说》咏西林禅寺两诗歌;卷四载白玉蟾与其师陈楠诗文数篇及与彭耜书扎数则。

觅灯因话

觅灯因话

明代文言传奇小说集。邵景詹撰。据书前作者小引谓著于万历二十年壬辰(一五九二)。共二卷八篇,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同治《剪灯丛话》本、一九五七年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一九八一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剪灯新话》附刊本。《觅灯因话》 (以下简称《因话》)是仿照瞿佑的《剪灯新话》而作的,内容多为劝善惩恶,因果报应故事,均为作者见闻的实录,故文笔比较朴实,很少渲染才情,这也与当时盛行的八股文体有关系。

文苑诗格

文苑诗格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旧题白居易著。一般认为是伪托的。书中讲诗“意”,有正统儒学文论的成份,但也从诗的结体、文藻、物象、用事等方面阐述了意的表现。如“依带境”,“抒析入境意”及“招二境意”都论及物色描写的“境”与意相合,由境见意;“影带宗旨”中讲文藻与意的关系,也主张以意为主,然后饰以文彩,即可“悉皆流美”;“雕藻文字”讲在“势”的基础上“精求”文字。“联环文藻”讲“隔句相解”,未免机械,但也强调了文为意服务。“精顺以事”与“叙旧意”主张诗中用事应有新意,不落古人窠臼;“重叠叙事”、“明五七言”推崇言辞的精炼。作者注重诗中之意,并不仅限于文字的表现,而是要达到“语尽而意远”的境界,并以清空幽远的写景诗句为说明,继承了唐代自释皎然以来的意境论的思路。有《格致丛书》、《诗学指南》等本。

竹庄诗话

竹庄诗话

一名《竹庄备全诗话》。宋何汶编。凡二十四卷:卷一分《讲论》、《品题》两部分。《讲论》为诗歌总论;《品题》从诗的格调等方面论述作家。卷二到卷十,为汉、魏、六朝及唐、宋人诗选,共四百零三首,在每个朝代、作家或作品前酌选诗话,是历代诗选与诗话的结合。卷十一到卷二十为《杂编》,按照诗的题材或风格相类编排,诗前也酌选诗话,供比较之用。卷二十一、二十二,为分类诗选,分《方外》《空白》《闺秀》三类。卷二十三、二十四为《警句》选。本书把有关诗话列在相关的时代、作者和诗的前边,使读者能够相互参考,既有利于对原诗的理解,又可以考究品评者的得失,以供欣赏与诗歌美学之研究。由于成书较早,书中保存了一些名人的佚诗和佚失之诗话,对于整理诗集和诗论有一定的帮助。有《四库全书》本和商务印书馆据《四库》本影印的《四库全书》珍本。今有中华书局1984年校点本,较为通行。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

一卷。东晋佚名译《天尊说阿育王譬喻经》,因书用阿育王事为喻,故命经名。旨在取故事十二则以证嘉言。首言人护经法,如母护子;次言近贤成智,近愚益惑;再次言与善师值得免众苦,与恶师值,则习恶事不离众祸;再言贤者至诚烧香求灭;言福德不得不作;言一言之助胜千金之益;言至心听经,岂不巍嵬;言行追明师,作沙门,得罗汉道否则入地狱;言罪福追人,久而不置;言福德随身,如影随形,言人命转灭,不可不思推动求度世之道。引人信佛教为该经之目的所在。此经在汉土流传不广,影响一般。常见版本是大正藏经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