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磨俱舍论

作者:佚名
阿毗达磨俱舍论

略称《俱舍论》,意译《对法藏论》,又称聪明论。为部派佛教上座部教理集大成者,为《大毗婆沙论》的纲要书。公元第五世纪间,世亲菩萨所著。汉译本有二,一为陈天嘉四年真谛所译的《阿毗达磨俱舍释论》二十二卷本;一为唐永徽二年玄奘所译的三十卷本,历来为法相宗的基本教本。本书基本上是反映世亲住世时代,当时流行于迦湿弥罗的说一切有部,关于世界、人生及修行的主要学说,并吸收经量部的许多观点。内容由界、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定等八品构成,另又附录破我品,则成九品。其中第一、第二的界品与根品,说明现实世界(物质与精神界)成立之要素的‘法’,并说明有为、无为、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二根、六因四缘等名相。第三的世间品,说明地狱乃至天界的生物世界(有情世界)与物理世界(器世界),并介绍印度的宇宙观及地理说。此外,更解说十二缘起,说明轮回的相状,此即业感缘起论。第四业品,说明轮回的原因,并细分业的种类。第五随眠品,叙述烦恼,将其分类为六大烦恼、十随眠、八十八使、百八烦恼,并介绍过去、未来、现在等三世实有论,而加以破斥。世间、随眠、业等三品系明示迷之世界(有漏),至于第六贤圣品,则将悟入的阶位分为凡夫位的之三贤、四善根,圣者位的四双八辈,又说明悟入的观法即四谛十六现观。第七智品

猜你喜欢的书

山左笔谈

山左笔谈

《四库全书总目》地理类存目著录明崇祯十六年进士黄淳耀所撰《山左笔谈》一卷,凡分十九条,提要云:“所纪皆山东风土、形势、山川、古迹及海运、备倭诸事宜。征引拉杂,殊鲜伦理。案淳耀生平未尝游山东,所著《陶庵集》内亦无此书名。此本见曹溶《学海类编》中,疑亦出伪托也。”“山左”即山东别称。此书后收入《丛书集成初编》,遂广泛流传。《总目》虽指出此书疑伪的三条理由,但因无确证,并未被学界广泛接受。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敦煌遗书。唐人白行简撰。唐人诗文集未载。敦煌遗书存P2539残卷,首题“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 白行简撰”,尾残。1914年,叶德辉刊刻于《双梅景闇丛书》,其跋语云:右赋“确是唐人文字,而原抄讹误甚多,无别本可以校改。又末一段文字亦未完,读之令人怏怏不乐也。”“唐宋时此等房中书流传士大夫之口之文,殊不足怪,使道学家见之,必以为诲淫之书,将拉杂烧之,惟恐其不绝于世矣,此类书终以古籍故,吾辈见之,即当为之刊刻。”遂世有刊刻本流传。此赋不见于著录,前人亦未曾言及,故不为后世所知;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敦煌鸣沙山石窟藏经洞被发现,方重见天日。其写本原件现存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编号伯2539)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左传注疏

《春秋》学著作。又名《春秋左传正义》、《左传注疏》。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六十卷。杜预注本名《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以往经、传各自单行,至杜预始将二者合并,兼为之注,故名“集解”。杜预能综观全书,以《左传》中“凡例”为据,故其注颇有条贯;又注重史事与典制,能以经传相互发明,所注大多剀切;注文也极简要明通。故此书行世后,汉魏诸旧注渐以淹没。但也有望文生义、疏于地理等弊。孔颖达疏本名《春秋左传正义》。

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

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

开元寺求得经疏记等目录,一卷,日本圆珍撰,编号二一六九。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山西柏山楷禅师语录

清德楷说,行悟等编次。五卷。卷首收序;卷一收住山西汾州府汾阳县普通禅寺语录、住白云禅寺语录;卷二收住汾州府孝义县龙山华岩禅院语录;卷三收小参、晚参、示众;卷四收普说、酬示法语、机缘;卷五收拈古、颂古、像赞、杂录、佛事、书问。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九册。

劝修净土诗

劝修净土诗

实贤谫劣庸僧,褊卑陋器。本无大力,仰承前辈宗风。时有好怀,独结西方净愿。虽躬行不逮,原无实得于自心。而兼济未忘,乃有愚衷于此世。原夫净土一门,理极顿圆,事诚简易。在因强而得果疾,用力少而成功多。浅之则夫妇与知,深之则圣贤莫测。三根普被,万类均收。捞漉苦海之鱼,信为巨网。挽回末法之证,的是奇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