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金石例
元代文章理论著作。10卷。潘昂霄著。《四库全书》曾据山东巡抚采进本,将其编入诗文评类。本书卷1—5记述志铭的源流,对于品级、茔墓、德政、神道、家庙、赐碑等有关制度,一一详考。卷6—8以唐代散文家韩愈所撰碑志为例,对于家世、宗族、职名、妻子、死葬日月等内容,都条列其文,标为程式。卷9专门评述金石文体。卷10为史院凡例。在本书中,潘昂霄强调文章“各有其体,不知其体,则喻人无容仪,虽有实行,识者几人哉”。对于具体写作技巧,他是十分重视的,起头、结尾、层次、波折都给予足够的关切,认为这些地方“要须自得于古人”。《四库全书总目》指出:“昂霄是书,以《金石例》为名,所述宜止于碑志,而泛及杂文之格与起居注之式,似乎不伦。”“其书叙述古制颇为典核,虽所载‘括例’但举韩愈之文,未免举一而废百,然明以来,金石之文往往不考古法,漫无矩度,得是书以为依据,亦可谓尚有典型。”本书是由潘昂霄之子潘诩刊刻于元至正五年(1345),元代曾刻过3版。本书自问世以来影响较大,曾编入《式训堂丛书》等多种丛书,并与明人王行的《墓铭举例》4卷、明末清初人黄宗羲的《金石要例》1卷,合刊为《金石三例》。近人缪荃孙还专为本书撰有札记1卷,与本书合刊于《随庵徐氏丛书》之中。
乾隆云南通志
清鄂尔泰修,靖道谟纂。乾隆元年(1736)刊本。是编乃雍正七年(1729)鄂氏奉诏纂修,属靖道谟因旧志增辑,分三十志,志各一卷,每志之下,间附以目,类目与《康熙云南通志》相似,首图说,终杂记。乾隆元年书成,时值鄂去官,继任督抚尹继善、张允随表进刊行。编端除载进书表、凡例十五则及鄂尔泰序跋外,内容较旧志已多增益。《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是编纲领灿然,较原本颇有条理。
一士类稿
徐一士撰。收文章二十四篇。内容以清末掌故为主,其中对肃顺、左宗棠、王闿运、梁启超、章太炎、柯劭忞、陈三立、段祺瑞、徐树铮、孙传芳等人轶事记述尤详。所记故事,或为亲身见闻,或为转录孤本,或杂录各种记载而予考证比较,可补充、校正正史之不足。
咽喉脉证通论
一卷。不著撰人。旧传宋有异僧,寓居杭州千佛寺,遗此书而去。据书中内容推断,当作于元明之际。此书首列总论,次及通治用药,用药禁忌,丸散方药,共四则。书中将诸种喉疾分为十八证:锁喉、重舌、气痈、乳蛾、弄舌、缠喉、哑瘴、骨槽、悬蜞、烂喉癣、热风喉癣、弱证喉癣、喉闭、呛食、发颐、悬痈、喉菌、牙痈。其中有口齿诸证数条。自《内经素问》以下,至《千金方》《外台秘要》,对咽喉证治,皆无系统专门论述,而治法也未能详备。此书专论咽喉及口齿诸证,条理清晰,理论系统,方药具备,不可多得。此书指出,一般喉科医者全不讲脉,治之鲜有疗效。所以治喉疾当重在以脉辨证。医者能识受病之源,与虚实痰火风寒热毒之异,于望、闻、问中参究脉理,尤为先务之急。治疗分散风、下气、清火、清痰四法,因为咽喉之证,多为风火之毒上升所致。此书对于咽喉一科证治,多有独到见解,可为后世参考。有清道光七年(1827)海宁许氏校刊本,同治十三年(1874)重刻本,光绪中归安姚氏咫进斋丛书本。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五卷,唐智周撰,内题梵网经疏,存卷二、四。
新华严经论
凡四十卷。唐代李通玄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六册。本书系就实叉难陀所译之新华严经明其玄旨,并随释经文而成。初于文前立依教分宗、依宗教别、教义差别、成佛同别、见佛差别、说教时分、净土权实、摄化境界、因果延促、会教始终等十门。次释经文,先总叙经意,二明经宗趣,三明其教体,四总陈会数,后释其文义。本论与法藏等论相比,颇多特殊之处。如法藏等谓华严经之说处说会及品数为七处九会三十九品,本书则为十处十会四十品。法藏之主旨在成就事事无碍,本书则阐发凡夫一生感得心内理智不二之佛等。撰者殁后,唐大历九年(774)二月,僧广超于逝多寺合写本论与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流通于并汾之地。大中年间,开元寺僧志宁合经与论,题为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共一二○卷。宋乾德五年(967)以其义类尚嫌繁衍,慧研奉帝旨,整其漏略,重新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