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女经
作者:佚名猜你喜欢的书
临川集[四库本]
北宋王安石著。又称《临川先生文集》。一百卷。收录了作者大部分诗文,与其文集另一版本《王文公文集》除在篇目、编次等处有异外内容大致相同。其中各类杂著体现了作者的主要哲学思想。其《洪范传》等篇最为重要,阐述了“生物者气也”的宇宙衍生论和“道立于两”的矛盾运动观。认为由“太极”(“气”)生成“五行”,五行变化生为万物。万物化生的原因在于五行变化往来的矛盾运动,其动因即在于物“皆各有耦”,“耦之中又有耦焉,而万物之变遂至于无穷”(《洪范传》)。论述了“有”与“无”的统一关系,认为“无”之为用即存在于与“有”的统一之中,“故无之所以为[车]用者,以有毂辐也;无之所以为天下用者,以有礼乐刑政也”(《老子》)。批判了“性善情恶”论,提出“性情一也”的命题,认为“性”可随后天道德实践而改变,“非生而不可移”(《性说》)。有明刊本、《四部丛刊》影印明本、中华书局排印本。本站有《临川先生文集》为标点本,但有很多缺字,可以参考四库本。
天学会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瑞竹堂经验方
医方著作。元·沙图穆苏撰。约刊于1326年。在元代泰定时期任江西省建昌太守,其间研究了名医方书、采集民间药方,于1326年集为《瑞竹堂经验方》。《瑞竹堂经验方》原有15卷,元明两代曾多次修订刊行。原本失传,现流传版本为清代乾隆年间从《永乐大典》中辑录有关内容而编入《四库全书》的,只有5卷24门。清人丁嘉鱼从明滇府《袖珍方》中再辑录一部分编入《当归草堂医学丛书》中。1957年国内照此版本校印出版,共集方188个。浙江省中医研究所和湖州医中医院收集到日本宽政七年(1795)缮生药室仿明高濂校刻本3册15卷,又从《医方类聚》、《普济方》、《本草纲目》诸书中收载《瑞竹堂经验方》方剂,得344方。名为《重订瑞竹堂经验方》,198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内容为15门,即“诸风门”、“心气痛门”、“小肠疝气门”、“积滞门”、“痰饮门”、“喘嗽门”、“羡补门”、“泻痢门”、“头面口眼耳鼻门”、“发齿门”、“咽喉门”、“杂治门”、“疮肿门”、“妇人门”、“小儿门”。例如“羡补门”列有60个药方,该门医治肾虚、体弱多病、眼目昏花、脏腑虚弱、五劳七伤等症。在这门里开列出不少补药,如人参、鹿茸、麝香等。又如在“小儿门”有33个药方,专门医治小儿呕吐气急、消化不良、脏腑怯弱、热毒斑疹、心神烦闷、痢疾腹泻等病。现在常用的八珍散、四制香附丸都出自此书。
证治要诀类方
医方著作。四卷。明·戴元礼撰。撰年不详,约刊于1443年。作者取其《证治要诀》中各门病症所引诸方,分为汤、饮、散、丸、丹、膏六类编成此书。卷一为汤类,卷二为饮类,卷三为散类,卷四为丸、丹、膏类。简要地说明所列诸方的主治、配伍及服用法等。1955年商务印书馆将此书与《证治要诀》合刊出版,题名《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西楼记
传奇。明末袁晋《剑啸阁传奇》之一。写书生于鹃和穆素徽的爱情故事。主人公“于鹃”二字切音成“袁”,即作者自指,剧中内容据作者个人经历附会。《书隐丛说》等书记载,袁晋年轻时曾因与富豪沈同和争夺妓女穆素徽而打起官司,其父将他送官系狱,《西楼记》就是他在狱中写成的。穆素徽实有其人,孟森《心史丛刊》考证她是周绮生,其事曾见于《列朝诗集》闰集和《静志居诗话》卷二十三。此剧写于、穆因写词曲而互相爱慕,曾在西楼同歌〔楚江情〕,事为于鹃之父御史于鲁得知,将穆逐徙杭州。相国公子池同乘机以巨款买穆为妾,穆不从,备受虐待。于鹃赴试得中状元,后在侠士胥表的帮助下终于与穆结为婚姻。此剧结构严密,关目安排富于起伏波澜,针线设施颇具匠心,当时曾到处搬演,袁晋因此享有盛誉。《楼会》、《拆书》、《错梦》等出较流行。此剧有冯梦龙的删改本,定名为《楚江情》。《西楼记》今存明末剑啸阁刊本,收入《古本戏曲丛刊二集》。又有清初耐闲堂刻本,北京图书馆仅存下卷,题为《西楼梦》。
地藏菩萨仪轨
全一卷。唐代输婆迦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册。内容述说佛在佉罗提耶山时,地藏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而欲说神咒,经佛允许后,遂说此仪轨;初说大、中、小之三种神咒,次说画像法,其次说印咒、普供养印、总说总印、请赞印,最后说成就十七种护摩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