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光明经玄义
作者:智顗
二卷。隋代智顗口述,门人灌顶笔录。略称金光明玄义、光明玄义、光明玄。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天台五小部之一。就昙无谶所译之金光明经叙说其玄义,共立释名、出体、明宗、论用、教相等五重。释名分教义释、观行释二章,前者顺说三德、三宝、三大乘、三菩提、三佛性、三识、三涅槃、三身、三般若、三道等十种三法,后者则为逆说,以经之题名详细解说。其次,各依经义、经文而以法身、法性为体,以佛果为其宗,以灭恶生善为其力用。自五代末年以来,此书有广略二种,广本有释名下之观行释,略本则无,时有慈光晤恩者,撰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以注解略本,而视广本乃后人所伪作;此即山家、山外两派论诤之发端。注书除晤恩之金光明经玄义发挥记(缺)外,尚有洪敏之金光明经玄义义记(缺)、智圆之金光明经玄义表微记一卷、知礼之金光明经玄义拾遗记六卷。
猜你喜欢的书
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
《阿育王:一部孔雀王国史》以阿育王的一生为主线,援引在印度各处发现的阿育王时期的大量石柱法敕、碑文与洞穴石刻,以法显和玄奘等中国求佛者的游记为佐证,讲述了公元前323年到公元前232年孔雀王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理清了孔雀王国转变为佛国的历史脉络,对阿育王的转变、阿育王时期佛教的发展及阿育王时期孔雀王国的疆域、军事和行政机构等做了详细的描述和合理的分析。
西塘集
诗文别集。北宋郑侠(1041—1119)撰。十卷。侠字介夫,自号一拂居士,福州福清(今属福建)人。治平进士。神宗时任光州司法参军,后进京城,监安上门。少时因学习刻苦,为王安石所重。曾屡上书谏废新法,吕惠卿执政,又上书反对新政,因两贬英州。后家居终老。侠集原本二十卷。此本经明叶向高删汰,仅存十卷。含疏、奏状等一卷,序一卷,记一卷,墓志、墓表一卷,文、书、表、启各一卷,诗一卷。末附本传、谥议、祠记等一卷。其古体诗风格疏朴老直,七言古诗则笔力奇崛,代表作为《谢太守惠酒》、《醉翁行赠黎师醇》等,或激昂慷慨,或纵横豪放,皆颇富情感。其近体诗《同子忠上西楼》、《幽居》、《和子京霜字见寄》等亦不乏闲淡简远韵味。王士祯《居易录》、吴之振《宋诗钞》尝称其诗“在白居易、孟郊之间”,具“次山(元结)东野(孟郊)之风,不得以当行格调律之。”有明万历本,《四库全书》本。另有《西塘先生文集》九卷,今存《洪氏公善堂丛书》本;《西塘诗集》一卷,有《宋代五十六家诗集》本。
古庭禅师语录辑略
凡四卷。明代临济宗僧古庭善坚撰,陶荮重编,崇祯六年(1633)刊行。各卷首皆题曹溪一滴古庭禅师语录。内容包括卷一之行脚、法语、说戒、心要、三昧玄章、警徒、训徒,卷二之三昧禅定、华严幻住略迹、华严大意、示一宗头陀、无字直说、火炉头话、牛首日录,卷三之论、书、跋、颂,卷四之偈赞、歌、七绝、五律、七律、杂体等。
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
凡二卷。唐代不可思议撰。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略称供养次第法疏、不思议疏。随文解释大日经疏卷七供养念诵三昧耶法门一卷五品。初揭七言四句之归敬颂,其次分为:述大意、说来由、释题目、随文解释等四门。撰者生平不详,依本书卷末所载,仅知其为新罗零妙寺之沙门,且曾亲炙受教于善无畏三藏。
僧伽罗刹所集经
凡三卷(一作五卷)。前秦僧伽跋澄等译。又称僧伽罗刹所集佛行经、僧伽罗刹集经、僧伽罗刹集。今收于大正藏第四册。记述佛陀前世之修行及下生出家后之行化事迹。其中,有关佛成道以后四十五年间安居处所之记事,为他书所无,于诸佛传中堪称为最珍贵之史料。据卷首之序载,本书为佛陀入灭后七百年出世之僧伽罗刹所编撰。前秦建元二十年(384),罽宾沙门僧伽跋澄携至长安,因武威太守赵文业之请,与竺佛念共译出,慧嵩笔受,道安、法和共为对检。然现存版本中,高丽本有三卷,宋元明本有五卷。又法经录卷六载,本书为前秦昙摩难提所译;开元释教录卷十五则依此而说本书有二译,难提之译为第二译。
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凡三卷。北宋法贤译。又作大乘无量寿庄严王经。略称无量寿庄严经、庄严经。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阿弥陀佛之本愿及其净土之相。系无量寿经之同本异译,惟本经初无序说,终无‘五恶段’之说,而于三十六愿文之顺序内容亦颇有出入。注疏有誓铠之庄严经毛渧记六卷。[大藏目录卷下、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四、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录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