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发轫

作者:永觉元贤
律学发轫

律学发轫,三卷,明元贤述并序。丙戌之冬。余作戒本。约义终客。有以律学揭要请益者。余阅之。大都目不见律。而袭取他书。乃水潦鹤之徒所辑也。因为作律学发轫。以示之言。发轫者。示慎始也。夫万里之行起於跬步跬步一错。万里徒劳。故初学之士。不可不慎。

猜你喜欢的书

大名鼎鼎的戈迪萨尔

大名鼎鼎的戈迪萨尔

一八三三年末,贝歇夫人即将出版巴尔扎克的《外省生活场景》第二卷。由于篇幅不够,巴尔扎克于十一月某日用了“一夜时间”(见致韩斯卡夫人函)赶写了《大名鼎鼎的戈迪萨尔》,刊印在该书的三〇五至三八九页。小小的一篇作品,竟反映了一八三〇年七月革命后资本主义飞速发展给法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新观念的巨大威力,大企业的出现、广告的诞生、商品经济的发展、巴黎人到外省去开辟新的市场以及外省对这种“进步”的抵制,葡萄农从前的对手是游手好闲的贵族和波旁王朝政府,现在的对手是银行家和投机商。戈迪萨尔形象滑稽可笑,却是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化身:生机勃勃,充满力量。这是《人间喜剧》中刻画得最生动的人物之一,象莫里哀的阿尔巴贡、答尔丢夫一样已成为法兰西文学人物画廊中著名的一员。此人后来又在《赛查·皮罗托盛衰记》、《邦斯舅舅》、《烟花女荣辱记》等作品中出现,并成为大富翁、银行总裁,当了部长。

止斋文集

止斋文集

诗文别集。宋陈傅良撰。五十一卷,附录一卷。傅良字君举,号止斋,温州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教授泰州,累迁起居舍人。宁宗朝,为中书舍人兼侍读,直学士院。嘉泰间,复知泉州,进宝谟阁待制,终于家。谥文节,学者称止斋先生。文章擅名一时,著有《诗解诂》、《周礼说》、《春秋后传》等。此编为其门人陈叔远所编,所取断自乾道三年(1167),讫于嘉泰三年(1203)。少时之作尽削,去取特为精审。凡诗九卷、文四十二卷。附录一卷为楼钥作神道碑、蔡幼学作墓志铭、叶适作行状,又有杂文八篇,不知为谁所续。陈氏“虽与讲学者游,而不涉植党之私;曲相附和,亦不涉争名之见”,在宋儒之中,可称笃实。《四库全书总目》以为其文为“多切实用之文,而密栗坚峭、自然高雅,亦无南渡末流冗沓腐滥之气”。其诗凡五百又二首,诸体皆备,多因事而发。有《四库全书》本。

净德集

净德集

诗文别集。北宋吕陶撰。三十八卷。陶字元钧,号净德,成都(今属四川)人。皇祐中进士,历官给事中,集贤院学士,知陈州、梓州。有集六十卷,原本久不传,清乾隆间,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中辑抄成是集。文二十八卷。有奏状二十五篇,表二十八篇,内外制文七十二篇,书、启、序、记等五十九篇,论、说、策、策问四十九篇,墓志铭三十二篇,墓表、行状等三篇,凡二百六十八篇。诗十卷,古诗五言三十五首,七言二十首;五言律诗三十首,长律二十四首;七言律诗百九十一首,长律二首;绝句五言十八首,六言二首,七言六十首,凡三百八十二首。其诗多酬答之作,游赏之篇,清秀雅丽,别具风情,《七绝·梅花开尽小桃次之》:“发尽寒梅千万枝,小桃乘暖欲开时。春风次第来须早,芳草垂杨莫恨迟”,秀雅绝妙。所书奏议,皆畅达剀切,洞悉事机,人以贾谊比之,良非虚誉。故清人称其诗文“多典雅可观”。有《四库全书》、《武英殿聚珍版书》(活字,福建广雅书局本)、《丛书集成初编》本。今人栾贵明自残存《永乐大典》中,又辑得五条, 见《四库辑本别集拾遗》。

广蚕桑说辑补

广蚕桑说辑补

清代后期的著名蚕书。沈練撰,成书于道光二十年(1840)。沈練字清渠,江苏溧阳人。曾任安徽绩溪县教官 他在绩溪提倡蚕桑,除家中栽桑养蚕为绩溪农民示范外,并以其家人栽桑养蚕方法写成《蚕桑说》一书,在绩溪散发。后又参考其他蚕书加以增订,并改名为“广蚕桑说”。1875年和1907年先后由仲昴庭和章震福用按语的形式,逐段作了补充校订。此书自沈練初刊后,数十年间,一再增补传刻,是清代后期蚕书中流传最广的一种。《广蚕桑说》叙述简练,处处以实用为务。说桑19条,自桑地说起; 说蚕60条,自留种说起,次序一丝不乱,按照蚕桑生产的过程,使读者能依次作业,是此书的一大特色。光绪初年,浙江严州府知府宗源翰设立蚕局,推广蚕桑,请淳安县的学博仲昂庭对沈练的《广蚕桑说》加以疏通证明,又增补了一些内容,题名为《广蚕桑说辑补》,重新付刻。《广蚕桑说》不完备的地方,仲氏都加了按语,作了补充,内容更加完善了,被推为蚕桑善本。

舆地碑记目

舆地碑记目

四卷。宋王象之撰。王象之,金华 (今属浙江省) 人,曾知江宁县。所著《舆地纪胜》二百卷,是一部南宋地理总志,约1227年成书。《舆地碑记目》为其中的四卷,以天下碑刻地志之目,分郡编辑,各注其年月姓氏大略于其下,起临安,迄乾州,均南渡后疆域。其中有些考证颇为精确。如:镇江府丹徒梁太祖文皇神道碑,王氏辨其为梁武帝父;成都府殿柱记,作于汉兴平初年,辨知其非钟会所书;嘉定府移水记,有嘉州二字,辨知其非郭璞所书。台州临海庆恩院、定光院、明智院、明恩院,婺州义乌真如院诸碑,福州鸟石宣威感应王庙碑,题款都写有“会同”字样 (按:会同为契丹年号,938—946),辨知吴越等地曾使用过契丹年号。这些都确有证据。所录金石文字,与其他书互有出入,可供后人考证。此书收入“四库全书”、“丛书集成” 初编。

任光禄竹溪记

任光禄竹溪记

唐顺之撰。见《荆川先生文集》卷十二。其舅光禄任君治园荆溪,遍植以竹,不植他木,并于竹间作一楼,请顺之作记,因为此文。古来写竹之文不知有多少,而此文堪称绝妙。江南人薪竹而贵奇花石,京师贵奇花石亦贵竹而苦于不能移植,推想之,产竹之地竹贱,产奇花石之海外奇花石必贱,异地方贵,以稀为贵故重价买花、石、竹者,斗富而已,非真好竹者亦非真贵竹者。以此观之,贵竹者与贱竹者都一样不知竹。而任光禄身在砍竹为薪的江南竹乡,治园遍植竹而不植他木,竹无色彩气味,巧怪不如石,妖艳不如花,爱之如此,是无财力致奇花异石而“漫然取诸其土之所有者”吗?原来有如偃蹇孤特之士的竹是有竹之品格气节的人的精神写照,竹品辉映人品,人见竹因而有自得之乐,于是竹方可以不出江南而贵,这才是真知竹者。顺之为文,哲理深邃,又善于发挥,一个普通题目,也能写出奇绝文字,深刻蕴含,令人玩味。名为记,实议论满篇,且含讥带刺,表现了山水小品议论化并向杂文化过渡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