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诸经论念佛法门往生净土集
作者:慧日
凡三卷。今残存上卷。唐代慧日撰集。又作净土慈悲集、往生净土集、慈愍三藏文集、慈悲集。收于大正藏第八十五册。系援引诸经论赞西方净土之文,以劝说念佛往生。据卷上归敬偈所载,系为怜愍一切众生,无明覆心迷于净土,恋着三界不求往生,六道轮回漂流生死,为斯颠倒无信凡夫,集诸经论净土法门,编成三卷。又认为若不摧邪难以显正,故立宗者,先破后立;因而初卷先叙异见,以教及理逐遣知非,第二卷广引圣教,成立净土念佛正宗,第三卷会释诸教古今疑滞,校量诸行出离迟疾。由上述足见全集旨趣所在及各卷之概要。其中所谓‘异见’,即指禅师(特指南宗禅诸家)之说。所引经典有无上依经、涅槃经、维摩经、法华经、月灯三昧经、大宝积经、净土三部经、华严经、观佛三昧经、文殊般若经、金刚般若经、佛报恩经、金光明经、造像经、菩萨戒经、楞伽经等。本书系宋代元照所开版流通,然据佛祖统纪卷四十六载,当时四明、大梅山、法英等十八人提出抗议,一致认为本书为元照之伪作,乃假藉劝修净业之名,而毁谤禅宗。后于绍圣四年(1097)奉敕毁版。
慧日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吉拉德的幻象
凯鲁亚克的半自传体小说,展现了他在“垮掉派之王”标签下不为人知的温情一面。书中讲述了他年幼夭折的哥哥吉拉德生前身后的往事。之所以题做“幻象”,是因为作者把对童年场景的回忆与想象融合在一起,刻画了一个圣洁而敏锐的吉拉德形象:他短暂的生命中虽然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巨大苦痛,但他的智慧和品德却始终感染着身边的人。这一形象对凯鲁亚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引发他对生存意义的深刻反思。
第一香笔记
原名《祖香小谱》。清代兰花专著。朱克柔撰,克柔,自署砚渔,江苏吴郡(今吴县)人,爱好艺兰,颇有心得,根据所见所闻而著本书。书成于1796年,共四卷,分花品、本性、外相、培养、防护、杂记、引证7篇,除择录前人文字外,多为本人经验体会。在花品、外相等篇中,对兰花花器的形态与开花生物学特性作了细致观察和描述,并创造大量词汇和专门术语,以后,这些词汇、术语日益增多并趋于完善,至今仍被花卉园艺界所沿用。
四诊集成
8卷。清·吕绍元撰于1835年。吕绍元,字玉峰,洙溪人。生平未详,大约生活于19世纪。吕氏是清代著名的儿科医家,志行笃诚,识力周到,医术精谌,有“治疾应如桴鼓”之誉。本书为四诊综论之作。作者有感于生死事大,医学之关尤甚,“施治一差,人鬼立判”,指出为医者“欲寡其过,必先勉其学,实学或不易至,实心自无可忘。有志于斯者,其惟读书乎?然而书籍汗牛充栋,在前人语焉必详,在后人择焉宜精,苟非深造自得,曷由心心相印”?“历考自古诊视,首重望、闻、问、切,诚以四者相须,必内外合参,心目交至,使病无遁情,然后处方施治,投剂得中,轻重缓急,不失锱铢方寸,其与古人之心庶几不期合而自合矣”。因而以林慎庵、吴仪洛《四诊须详》为张本,更采集《内经》、《难经》及历代医家有关四诊的论述充实补订,编为一书。是书所辑皆先贤名论,并能融会经旨,贯穿百家,不失为四诊集成之作。尤其书中所论脉学内容,详明广博,不乏新见。其书凡例称:“脉学,轩岐、仲景而后,代有哲人,自《脉诀》行而《脉经》晦,撰出七表、八里、九道之名,辨者纷纭,愈论愈繁,后人欲便于诵习,编为歌括,则又只泥迹象之求,而不能详悉精微之义。是编忘其固陋,彻底掀翻,先以诸前哲论脉原委、体用及历来经传诊治诸说,逐一拈出,后将二十八脉迹象反复详明,阐微发隐,而复汇其旨趣,归于一贯。”本书后经陈经国、张厚成参校整理,并附续《审证》、《方论》二种,使其更加完备而切于实用。但由于本书只刻印过一次,流传不广,故其影响并不很大。现存只有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双遂堂刻本一种。
现代奇人传
能十八般武艺,运千斤石如飞,当场献艺,一座俱惊,此非现代之奇人乎?曰:“否!此江湖卖艺之流,不足称也。”然则攀绳走索,疾若猿猴;吞火纳剑,诡同妖魅,此又非现代奇人乎?曰:“否!此眩人术士之流,更不足称也!”然则畅谈术数,追踪鬼谷,详论休咎,接轸君平,斯于奇人之称,或可当之无愧乎?则更曰:“否,否!星相之流,徒仗巧言诡辩以欺世,非真具先知之术,能识过去未来也。”
苏东坡新传
苏东坡,天赋异禀的大文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他的标签很多,却难以被标签定义。居高处为翰林学士,落低谷为狱中囚犯,一生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本书即以东坡诗词为主线,兼及东坡文集、后人笔记等百余种资料,以坚实的考订和热情的笔触,呈现出一个立体的东坡形象。
台案汇录庚集
本书分五卷,为清代台湾关系档案汇录第七集,称为「台案汇录庚集」。前三卷,由「明清史料」戊编辑录而得;后二卷,采自乾隆五十二年至五十三年间之「廷寄」。前后两部分,统属林爽文事变之原始资料。卷一至卷三,共收一百七十五件,其中多数为奏折、少数为上谕。按此事变起于乾隆五十一年十一月彰化失守、终于五十三年二月庄大田被擒。而此一百七十五件中,祇有五十余件属于此一期间之文件,余均为事后所谓「善后事宜」诸案。卷四至卷五,共收一百八十件,统属上谕。自五十二年八月五日迄五十三年六月二十一日,军机大巨大学士阿桂与和珅直接寄与钦差协办大学士总督将军公福康安及其少数参与台湾军事长官上谕共一百九十一件(台湾省文献委员会曾予印行;题曰「廷寄」,列为「台湾丛书」第四种);但其中有「明发」上谕十一件已见于前述「明清史料」戊编并已收入前三卷,因仅录如上数。此等「廷寄」上谕原不公开,如非福康安后人保存(或录存副本);或许永无流传。因此,其史料价值甚高。关淤「林案」文献,分见于本丛刊已不少;其中较详尽者,当以第一○二种「钦定平定台湾纪略」为最,足资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