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作者:佚名
圣观自在菩萨心真言瑜伽观行仪轨

一卷,唐不空译。说圣观音之本尊及真言念诵法。先观成本尊圣观自在菩萨身,修诸咒印,次观行布字法,令己身与本尊身,如彼镜像,不一不异,次思惟四字义等,此中所明事理,其文义最精显可玩。

猜你喜欢的书

潜邱劄记

潜邱劄记

札记。清阎若璩撰。阎氏生前并未成书,后人掇拾于散佚之馀而成帙,非其全豹。阎氏太原人,潜邱为太原附近地名,曾于《尚书古文疏证》卷六第八十一条下有“潜邱劄记”等字,故取以为书名。《四库全书》据吴玉搢重定本,删并为六卷。卷一杂考,卷二、三释地馀论,卷四丧服翼注,卷五补正《日知录》,卷六与人答问经史书。《四库提要》称其“言言有据,足为考证之资”。如:卷五“单名以偏旁为排行,如卫瓘、卫玠之流”条,“按,《晋书》玠乃瓘之孙,非弟也”;“《春秋》自僖公以前大夫并以长幼之字为称”条,“按:《春秋》自庄公十二年卫大夫已称子,石祁子是也,大夫称子,莫先于此。”其孙学林所刻,缀辑其祖残稿而欲一字不漏,故漫无体例。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合订删补大易集义粹言

八十卷。清纳兰性德(1655—1685)编。相传其稿出自陆元辅,性德死后,徐乾学刻入《九经解》,才取性德的名字。性德原作成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四年(1675)进士。官至乾清门侍卫。有《纳兰词》,《通志堂集》等。此书将宋代陈友文《大易集义》,方闻一《大易粹言》二书合编为一。陈友文书本六十四卷,所收集的诸儒之说共十八家,加之没有姓名者两家。《粹言》原书七十卷,所收集的前人《易》说共七家。用二书校对,除却重复者以外,《集义》、《粹言》引用的实际上至多只有十一家。《粹言》有《系辞》、《说卦》、《序卦》、《杂卦》。而《集义》则到上经下经为止,故所引未能全备。性德从十一家书中择取其论《系辞》各传,补充所缺内容,与《粹言》合为一编。又删去繁复芜杂之处,勘成此书。今《粹言》尚有传本,《集义》则流播较少,幸赖此书而存其大概。书中理数并陈,不专主一说,宋儒微义,实际已略备于此。李衡删房审权之书,俞琰钞李心传之说,并以取精撷要,有胜原编。此书之作,其功劳亦相差不远。收入《四库全书》,有通志堂本。

雍熙乐府

雍熙乐府

散曲戏曲选集,二十卷,明郭勋选辑。勋为明武定侯郭英之曾孙,正德初嗣侯,以罪下狱死。此书汇辑金、元、明以来杂剧、传奇、南北曲、俗曲、民歌等,内容极为丰富。许多见于记载,但已失传的戏曲曲文、散曲、套数都可以从此书中找到。如元散曲家汪元亨,《录鬼簿·续编》称其有《归田录》一百首,而元明各曲书不见汪名,亦不见《归田录》书名。《雍熙乐府》有其小令一百首,原注“《归田》,元人汪元亨作”。包括《醉太平》《沉醉东风》《折桂令》《朝天子》《雁儿落兼得胜令》各二十首。又如元人曾瑞《青楼集》中言其有赠妓喜温柔《梧叶儿》,并“梓行于世”。但其集《诗酒余音》和其他曲集,皆不见。而《雍熙乐府》中有曾瑞《梧叶儿》十首,每首皆嵌有“喜温柔”或“温柔”的字样,可知为曾作。因此,它成为曲学研究者的重要参考资料。全书所收套数(包括北曲散套及杂剧、南曲传奇、南曲散套及《天宝遗事诸宫调》等)共计一千一百二十一套。所收小令(书中称为《杂曲》,包括北曲小令、南曲小令)一千八百九十七首,其中仅有少量的曲子注了剧名或作者姓名,有的仅注出了题目。这给研究者以考订研究余地。《雍熙乐府》按曲牌所属宫调排列。《四库全书》存目著录者十三卷本,为明万历节本,明嘉靖原本作二十卷。书名取《尚书·尧典》“黎民于变,时雍”及“庶绩咸熙”之义。有商务印书馆民国间所编《四部丛刊续编》影印明嘉靖本。

姓解

姓解

《姓解》三卷,邵思于景祐二年(1035年)写定的一本有关姓氏来源的谱系类著作,收录范围为“历代功臣名士布在方册者”,述录方式是“次第书之,啓迪华源,恢张世胄”(邵思自序)。该书按偏旁分类,共170部,共收2276个姓氏(与日藏北宋景祐本卷首题目下夹注所载2568个数字相异,《经籍访古志》有所载)。该书搜罗丰富,遍采经、史、子、集各书所载人名,并参照多种姓书加以编撰而成。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

法华经击节,一卷,明德清述并跋,出梦游集卷四十二,古本二十六。本藏甲三二梦游集存目。德清,俗姓蔡,自号“澄印”,别号“憨山”。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人。安徽全椒人。二十岁从南京报恩寺出家,博通内外典。其《法华击节》一书,主要阐发了他对法华经的理解,及其就其中某些内容所作出的辩析和说明。此书对了解德清对法华经的研究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现见载版本有清乾隆己未阳湖刘益重刊本。常见本为福善、通炯、刘起相编辑刊行的《憨山老人梦游集》四十卷(现流通五十五卷) 本。

五王经

五王经

佛说五王经,一卷,失译。佛对五王说世间之八苦。五王同出家。五王共相友善,四王各说世乐,惟普安王说出世乐,因引四王见佛,佛为说世间八苦,遂同出家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