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绪余集

作者:善月
山家绪余集

凡三卷。宋代天台宗僧善月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一册。宋代之天台宗分为山家、山外二学派,四明知礼之门下以正统山家派自居,而善月乃山家派中广智系之论师,本书即其论集。全书由教、观二篇合成,教篇内含:开权通论、声闻化源、无量义经同异体论、性恶义等三十一论题。观篇内含:观境真妄论、三千总别义、十种境界义等八论题。

猜你喜欢的书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道德形而上学探本

德国哲学家康德的著作,1785年出版。本书是康德批判哲学时期伦理学理论的首次探索,蕴含着《实践理性批判》中阐发的基本思想,是一部充满了独创性思想的著作。
全书包括三章。第一章“从普通的道德理性知识过渡到哲学的道德理性知识”探讨了道德的一般哲学基础,指出合乎道德的行为,既不是受外力强制的行为,也不是单纯追求幸福的行为,而是在善良意志指导之下、完全出于责任的行为。第二章“从大众道德哲学过渡到道德形而上学”。阐述了道德的形而上学前提,认为道德原则采取的是命令式,即“应该”如何如何。至高无上的道德原则命令我作合乎道德的行为。具体说来,道德原则可以概括为“只按照那种你同时也想望它变为普遍规律的准则而行动”。能够普遍化的行为就是道德的,反之,就是不道德的。第三章“从道德形而上学过渡到纯粹实践理性批判”考察了第一道德原则的源泉,指出自由是道德行为得以存在的条件。人不只属于现象世界,而且属于自在之物。人是自由的存在物。自由的个体才能按照善良意志的命令行事。自由体现在人类道德行为之中,但却不可认识、不可解释。

坏人们

坏人们

日本作家松本清张的推理小说。故事缘起于一家经营不善的医院,年轻的院长户谷信一最擅长的是——吃软饭。颇有魅力的他,虽还未离婚,身边却不乏迷恋他的女性,而这些女性多半富有而寂寞,不仅甘愿为他送上大笔钱财,甚至不惜与之合谋杀死自己的丈夫……高明的是,户谷在蛊惑这些女性时,从未给出什么承诺——是的,一切都是女人自愿的。但是,每当户谷为自己的完美脱身暗自窃喜时,一双冷峻凌厉的眼神一刻不离地洞穿着他的阴谋,羞辱着他的自尊心;另一方面,医院的债台高筑,让户谷迫不及待地想要娶到名门之女槙村隆子,为此,他开始逐一清除身边的障碍。但是,正当户谷为虏获模村隆子的芳心铤而走险时,自己却已身陷更大的圈套……

夏侯阳算经

夏侯阳算经

古代数学名著。原作著者夏侯阳,卷数不详。成书约在4世纪至5世纪中叶。现传本著者不详。共三卷,成书在8世纪以后,原作在唐初为国子监算学科钦定教科书,列入“十部算经”。北宋元丰七年(1084)秘书省校刻十部算经时,原作已失传,故以当时唐代的无注本《夏侯阳算经》三卷代之,辗转流传至今。该本含有4至8世纪的史料,故绝非原作。原本可考部分仅为“夏侯阳曰……”以下600字,它概述了筹算的乘除法则和分数法则,给出了“法除”、“步除”、“约除”及开平方开立方的运算方法。现传本中共含83个问题,大多为当时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计算问题,如“方仓”、“两税米”和“两税钱”等。其中一部分算题与《孙子》相类似,在计算方法上表现了对筹算制度进行改良的倾向。由于例题结合实际,对普及数学知识和计算技能起一定的作用。该书曾传入日本,在9世纪的日本书目中含有此书,可惜也已失传。现传最好版本为明代藏书家汲古阁毛氏的影宋抄本,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另有《武英殿聚珍本》,常用的版本为清孔继涵刻《算经十书》本。

天仙道程宝则

天仙道程宝则

清代泥丸氏传,沈太虚述,一卷。宝则凡九,各为一章:一论心性圆明,有圆觉洗髓功诀;二述持戒圆净,以明消习业净四大之理;三曰圆精,谓精进无间而性田耕熟,便无渗漏之虞:四曰圆庸,谓至中至庸,平淡无奇,则内魔不生,外魔束手,而丹道坦;五曰圆一,谓专气致柔,先后不杂,则丹道纯粹;六曰圆寂,谓一尘不染,念无息住,玄关自开;七曰圆照,谓凝神入穴,意敛真气,圣胎有成;八曰圆觉,谓化阴纯阳,仙道且成,有端坐习定之要诀;九曰圆熔,谓如鸡抱卵,绵绵若存,达内外冲和之妙境。各则次第井然,简明精要,可谓丹学秘传瑰宝。载《道藏精华》第一集。

法宝坛经译注

法宝坛经译注

唐代释法海 (生卒年不详)撰。法海是六祖即慧能(或写作惠能)弟子,在慧能圆寂后将其言论汇编成一书——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此书亦简称为《六祖法宝坛经》,或称《坛经》。它是中国佛教著作中唯一称为“经”的作品。该书详载了六祖慧能一生事迹及其语录。慧能(638—713),俗姓卢,南海新州(今广东新兴)人,幼年丧父,家贫以砍柴为生。因在林中砍柴间听人诵《金刚般若经》有所启发,萌生求学之念。后往黄梅冯墓山谒见弘忍,拜师求佛而依佛门,受业于弘忍,专修禅宗义理。慧能学法善于思考,勤于用功,悟性超常,见解多出。针对上座弟子神秀所作”身是菩提树,心如明境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一偈,有感而发“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受到弘忍赞许,并秘授他法衣。慧能南归后,隐居了十五年,后到曹溪宝林寺弘扬“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顿悟法门,被尊称为禅宗六祖。有称“曹溪大师”。圆寂后,唐宪宗曾追赠谥号为“大鉴禅师”。其著名弟子有神会、怀让,行思等四十余人。《六祖法宝坛经》成为南禅宗的 “宗经”,是研究慧能创立禅宗南宗及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如将晚唐僧人惠昕改编的日本兴圣寺本,北宋僧人契嵩改编的曹溪原本,元代僧人宗宝改编的宗宝本进行对照阅读,可以充分了解禅宗发展的思想历程。

成唯识论疏义演

成唯识论疏义演

成唯识论疏义演,二十六卷,唐如理集,缺原本卷第三末下、卷第九本末、卷第十一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