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道楷其它书籍
猜你喜欢的书
陀思妥耶夫斯基短篇小说选
费奥多尔·米哈依洛维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字,对于我国广大的读者来说,并不陌生。大家都知道,他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与大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齐名,同为俄国文学卓越的代表作。他走的是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是俄国文学史上最复杂、最矛盾的作家之一。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在群星灿烂的十九世纪俄国文坛上独树一帜,占有着十分特殊的一席。
三里湾
长篇小说。赵树理著。初载《人民文学》1955年1至4月号。本书有通俗读物出版社195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1959年2版,1962年3版;作家出版社1962年版,1963年版。1951年,太行山区三里湾村建立了初级农业合作社,第二年秋天,社里准备开渠、扩社,于是引起了一系列矛盾和斗争。以党支部书记王金生和王玉生、王满喜、范灵芝等为代表的先进人物同村长范登高、富裕中农马多寿等党内外落后分子产生了尖锐的矛盾,而且这种斗争渗透到生产关系、家庭关系、婚姻恋爱和道德观念等各个方面,经过复杂的斗争过程,范登高、马多寿等逐渐有了转变,和广大农民一起入了社,解决了开渠问题。小说深刻地反映了农业合作化初期农村两种思想、两条道路的斗争,特别是反映了改造小生产者私有观念和封建意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 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类人物典型。党支书王金生一家是先进农民的代表,王金生党性强,顾大局,坚持原则,办事认真,是合作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弟弟王玉生心灵手巧,忘我无私,是技术改革的能人。妹妹王玉梅聪慧勤劳,泼辣厚道,是一个秉承着劳动农民淳朴家风的农村姑娘。马多寿外号“糊涂涂”,他和老婆“常有理”、儿子“铁算盘”、儿媳“惹不起”共同构成了自私、落后、顽固的小私有者群像。村长范登高是资本主义自发倾向在党内的代表,他在土改时多分了好地因而比别人“翻得高”,于是热衷于走资本主义道路,顽强地抵制农业合作化运动。老党员袁天成听任老婆“能不够”指挥,虽然加入了合作社却一心变相地多留自留地,尽力维护个人小私有者的利益。这些不同类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丰富了当代文学的人物画廊。在艺术表现上,继承并开拓了作者早已关注的民族化、大众化的文艺传统,注意故事的连贯性和曲折性,以生动活泼的群众语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幽默健康的情趣增强作品的艺术魅力。
甬上耆旧诗
地方诗总集。三十卷。清胡文学编纂。胡文学字卜言,鄞县(今浙江宁波)人。顺治九年(1652)进士,官至福建道监察御史。“甬上”指今浙江宁波一带,明代为府建制,包括今浙江宁波市区、镇海、奉化、象山、定海等地。甬上在春秋时为古越地。序云:“《吴越春秋》称越地东至于鄞,即所谓甬上也。自后迁置不常,一时人物与句章、馀姚各相引重。”此为文化发达之地,贤人君子代而有之,也不乏诗作者。为纪念先贤,明清之际李邺嗣著有《甬上耆旧传》。此编即以“耆旧传”为线索,广为搜辑。上始自春秋间越大夫文种、汉大黄公,终于明季诸家,共采录四百三十人,诗三千首。意在保存本地文献,并借以考察甬上诗歌发展变化。每家之下,据李氏《甬上耆旧传》详列作者之生平资料。本为四十卷,付梓时胡文学去世,其子胡得迈,先刊行前三十卷。“每卷之首,俱有小序,略依其才品名位高下为次,使各以类从,而不尽以时代为断,于支派极为详晰”。四库馆臣对此编评价颇高,言其“体例精审,于部居州次之中,寓论世知人之义。征文考献,条理秩然,固非钓名悦容、瓦砾杂陈者所得而相比矣”(均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众多地方诗文总集中,此书为较好之一种。有康熙十五年(1676)刊本,又有康熙四十九年金南锳刊本,常见者有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江苏省通志稿武备志
宣统元年(1909)始修,由江苏通志局主持,缪荃孙任总纂。武备志。自吴晋南朝,江左兵事为多,但均无兵志,新唐书始有。今宜采汉以后兵制,见正史编年会要诸书者,立武备志。清末江宁、上海制造厂,武备学堂,陆军水师诸学堂日以增多,有非前代钩盾诸署所能范围者。各府州志有武举人进士,自宜按科列表。新唐书以前无兵志,应合通典、通考、通鉴参考为之。他如全晋文及全宋齐梁陈文,全唐文、宋建康吴郡镇江等志、元金陵镇江诸志,均有可录。明为南畿,实录可搜集者尤多,如驻防,绿营、防营、新军、军饷、军学、军器之属,皆详列之。
癸巳孟子说 [标点本]
七卷,宋张栻著。自序称:“岁在戊子(1168),缀所见为《孟子说》。明年冬,会有严陵之命,未及终篇。辛卯岁(1171)自都司罢归,秋、冬行大江中,读旧说,多不满意,从而删正之。还抵故庐,又两载始克缮写。”书中于义利、王霸之辨,论述最详。其说多有感于时事,如论“交邻”章:“所谓畏天者,亦岂但事大国而无所为也,盖未尝委于命而已。故修德行政,光启王业者,太王也,养民训兵,卒殄寇仇者,句践也。末及周平王惟不怒骊山之事,故东周卒以不振。”有感于南渡而发,甚为明显。书中除阐发《论语解》的类似观念外,尤借《孟子》的心性之说,对理学的诸多基本观念予以论说。此书与《论语解》同样,都是张栻理学的重要著述。
传法正宗论
凡二卷。宋代明教大师契嵩(1007~1072)着。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册。系由传法史考订禅门祖师之正脉法统,并论述师徒面授、付法相承之问题,为传法正宗记之姊妹篇。契嵩认同出三藏记集、达磨多罗禅经等诸说,而非议付法藏因缘传之说,以阐明自释尊至达磨二十八祖嫡传法系之正统性,并答辩禅门‘以心传心’、‘教证一如’等问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