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作者:斌宗
佛说阿弥陀经要释

一卷,斌宗撰。今有本省尊宿斌宗法师,出生佛化家庭,幼年披剃,求法国内,留学海外,教契天台,行归净土,一生行化,几无暂息,掩关著述,不遗余力。其间所著弥陀要释文辞显畅,论理清彻,净土教义,阐发无遗,诚为今时难得佳作,惜未印行,致稽利世。自师去岁撒手西归,检点遗著,发现此释,为欲法宝不绝,慧命有继,发行流通,索序于余,聊作简介,尚希修净业者,各备一册,玩索有得,必如饥者得遇醍醐,莫不法喜充满矣。

猜你喜欢的书

中枢龟镜

中枢龟镜

家训具有教化、规范、惩戒等作用,在古代家庭教育中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意义。《中枢龟镜》反映了苏瓌的为官心得及寄予后辈之殷切希冀。

十三日备尝记

十三日备尝记

清曹晟撰。一卷,附《事略附记》一卷。道光二十二年(1842)五月英国军队进犯上海,曹晟适在城中,以所存十三天日记,于同年九月整理成此编。其事有得自目击,亦有得自传闻。揭露英军焚掠暴行。有光绪间上海申报馆刊本。收入1935年上海通社辑《上海掌故丛书》第一集时,据曹氏书存目,题为《夷患备尝记》。

钱塘先贤传赞

钱塘先贤传赞

一卷。南宋袁韶撰。袁韶字彦淳 (一作纯),庆元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淳熙十三年(1186)进士,官至同知枢密院。生年不详,端平初卒,年77。袁韶知临安府时,宝庆二年(1226),在钱塘(今浙江杭州)建许由以下39人祠,并各为之作传、赞,本书即其所作传赞文。其所记虽仅及一乡之耆旧,且郎简、谢绛等十余人均见于正史,然因系宋人所撰,又在元人修史之前,故书中许多事实可正《东都事略》诸书之误,亦可与《宋史》互证。有《四库全书》本、《知不足斋丛书》(第十六集)本;《武林掌故丛编》(第一集) 又有《钱塘先贤传赞》一卷、《附录》一卷本。

爱染王讲式

爱染王讲式

爱染王讲式,一卷,日本觉鍐撰。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

律要后集,一卷,明智旭集,即佛学十种之三至八,为梵网经忏悔行法、毘尼后集问辩、学菩萨戒法、菩萨戒羯磨文释、重定受菩萨戒法、菩萨戒本经诵。

古今译经图纪

古今译经图纪

凡四卷。唐代靖迈撰。又称译经图纪。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五册。虽依隋代费长房之历代三宝纪,但改定译经时代及译者顺序,并删除译经事实不详者。列记自汉明帝之迦叶摩腾以下,至唐代玄奘三藏为止,共一百一十七人所译之经论,其下一一附载译者之小传。本书原系靖迈题序‘古今译经图变’(画于大慈恩寺译经堂内壁上)之文。其后,开元十八年(730),智升撰续古今译经图纪一卷,增补自智通至金刚智等,共二十一人所传译之经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