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布萨文
作者:佚名
佛教仪轨书。作者不详。一卷。敦煌遗书藏本。是敦煌地区佛寺行布萨时所用文书。共包括《入布萨堂说偈文》、《受水偈文》、《浴筹说偈文》、《受香汤说偈文》、《唱行香说偈文》、《受筹说偈文》、《还筹偈文》、《清净妙偈文》、《布萨竟说偈文》等九篇,反映了一个完整的布萨过程。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北龙68号则是金光明寺僧人依此《菩萨布萨文》进行布萨活动的实录。这些偈文不仅用于布萨,亦用于受五戒活动(参见斯4218号),但受五戒时仅用其中《受水偈》、《受香汤偈》、《受筹偈》与《还筹偈》四首。另外,这些偈颂还用作敦煌当地佛教大藏经的帙号(参见伯3010号)。本文历代大藏经未收,今存于敦煌遗书中。敦煌出土后,日本《大正藏》将斯2580号收入第八十五卷,拟题作《入布萨堂说偈文等》。
猜你喜欢的书
万历太原府志
二十六卷。明关廷访修,张慎言纂。关廷访,河南泌阳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官至钦差清军驿传盐法道,山西按察司副使。张慎言,邑人,累迁河东道左参议,卒葬邑南坛侧,民时祀之。此编为关廷访于万历间官太原知府时所作。《太原府志》旧虽有草篇,未成书。廷访掌太原时,见旧志稿疏讹无章,搜集补订,重新编纂,万历四十年(1612)始付梓刊行。全书二十六目,分为星野、舆图、建置、形势、城池、衙署、学校、山川、风俗、物产、户口、田赋、封建、祀典、帝后、职官、名宦、选举、武备、人物、乡贤、诗词、艺文、古迹、杂志、灾祥。此志采辑太原府在明初时所领五州、二十县志书。全书体例则仿通志,与通志略有不同,通志叙述郡事太简,县志又无法囊括。该志以府志为经,县志为纬,就太原一府疆域、形势、山川、人物等作了较详细记述。不足之处,类多而无纲纪,略显散漫。
书法离钩
十卷。书论。明代潘之淙撰。之淙,字无声,号达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所著《书法离钩》汇集了前代各家书法论著精华,分为八十一类编纂成集。卷一分为源流、六义、四学、证非、述传、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飞白、楷书、行书、急就、草书十五个细目,论述六书源流;卷二至卷六分取法、初学、执笔、操手、用笔、笔锋、定心、知道、从性、适志、解悟、记异、学篆、学隶、学楷、学行、学草、论写、论血、论骨、论筋、论肉、论脉、体式、形状、气势、布置、运用、肥瘠、方圆、迟速、劲软、结构、弊病、钟意、灌法、心颂、纲目、八法、一侧、二勒、三弩、四趯、五策、六掠、七啄、八磔、点例、勾例、撇例、笃学、临书、摹书、书丹、辨惑、先后、误写、利器五十八个细目,论述学书方法;卷七至卷八分为品题、赏鉴;卷九分为法帖、原笔、原墨、原砚、原纸五个细目,讲法帖及文房四宝;卷十为均韵。分类虽支离破碎、漫无系统,但从以上细目可清楚看出此书主旨在于阐述书法名家笔法,主张学书只有在学得前人方法基础上,然后才有创造。后人评此书多袭旧说,且在编辑中漫无系统,出处不尽注明。书名“离钩”二字是采用佛家语“垂丝千尺,意在深潭,离钩三寸”的意思。有《惜阴轩丛书》本、《四库全书》本、《全书集成初编》本。
欧阳修词集
北宋著名诗文大家欧阳修在词的创作上亦有极高地位,且风格与其诗文大异其趣,他的《六一词》与晚唐五代词风一脉相承,对后世词人有一定影响。本书备搜欧词全部作品及后人的精彩评论,另外还加以简单的注释,为读者欣赏和研究六一词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三国志补注
六卷。附《诸史然疑》一卷。清杭世骏撰。杭世骏,仁和(今浙江钱塘县)人。字大宗,号董浦,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初年间召试鸿博,授为编修,校勘武英殿十三经、二十四史,纂修《三礼义疏》。后又自号秦亭老民。他博闻强记,对经史词章无所不贯通,浙中耆宿,自黄宗羲后,以全祖望、杭世骏为冠首。有《史记考异》、《汉书疏证补》、《晋书传赞》、《北齐书疏》、《经史质疑》、《西汉蒙拾》、《榕成诗话》、《道古堂诗文集》等等。《三国志补注》六卷,补裴松之《三国志》注所脱漏,魏志四卷,蜀志一卷,吴志一卷。注释详细。附《诸史然疑》一卷,《后汉书》十四条,《三国志》六条,《晋书》三条,《宋书》三条,《魏书》八条,《北史》六条,《陈书》三条。引杂说甚详细,对史学有补益。有《昭代丛书》本,《食旧堂丛书》本,《杭大宗七种》本。
观经疏传通记
观经疏传通记,15卷,日本良忠述。编号二二零九。
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
敦煌本《坛经》的全称。简称《坛经》、《六祖坛经》、《法海本坛经》。佛教典籍。唐慧能述,弟子法海集记。一卷。此经是现存最古的《坛经》写本,是禅宗南宗的基本理论典籍。约成书于公元780年左右,主要记录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体现了慧能要求习禅者体认佛性的自身清净,以树立佛教的宗教世界观的思想特征。历代《坛经》传本甚多,敦煌本以往未为历代大藏经所收,日本《大正藏》据S.5475录文收入第四十八卷。并有铃木大拙《敦煌出六祖坛经》、宇井百寿《坛经考·附录》、柳田圣山《六祖坛经诸本集成》、郭朋《坛经对勘》、杨曾文《敦煌新本六祖坛经》等多种录校本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