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你喜欢的书
尼古拉·果戈理
本书是纳博科夫较少为世人所知的传记作品。作者将读者带入果戈理的青年时代,浏览了他的早期作品,并提供了他收集的《钦差大臣》和《死魂灵》第一卷的详细评论。他还简短地评论了果戈理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外套》。在书中,纳博科夫探讨了果戈理独具魅力的写作手法,用他自己翻译的多个片段来证明果戈理无可挑剔的行文。他强调的并不是果戈理作品的情节,而是它们的风格,并且成功地展现了以讽刺著称的果戈理的另一面。
荀子研究
本书通过对荀子文本的分析和姓氏的考订,对《荀子》一书的真伪进行了考证。进而,从荀子性说和儒家,荀子的心理学和道家,荀子的名学和墨家,荀子的天论和道家的天道、墨家的天志、阴阳家的五行,这些方面阐述了荀子思想的根源和特点。并且,在文中还广泛涉及了荀子对于其他诸子的研究和批判,体现出荀子思想作为后起思想的进步性。
海陬冶游录
《海陬冶游录》即为王韬描绘上海青楼的冶游笔记,是书依余怀《板桥杂记》体例分上中下三卷。作者自言:“旅窗无俚,因病得闲,枨触旧怀,抽毫暝写,姑循余曼翁《板桥杂记》之例,以雅游、丽品、轶事分隶之。“上卷”雅游“,绘沪上青楼靡丽纷华之景;中卷丽品”,展还上名姝风流艳媚之态;下卷“轶事”,叙申江烟花风情万种之事。王韬另有《海陬冶游附录》三卷,《海陬冶游余录》一卷,与此形成“海陬冶游”系列作品。《海陬冶游录》对晚清青楼笔记颇有影响,启迪了后代同类作品,如黄式权《淞南梦影录》即“权舆于《海陬冶游录》“而成。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三一五气真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似为南北朝道士所作。唐王悬河《上清道类事相》卷一引《皇人守三一经》,疑即此书。今本收入《正统道藏》太玄部。经文称轩辕黄帝往峨嵋山求见天真皇人,皇人授之存思服食要道。皇人称人身之神、血、炁为三一;泥丸、绛宫、丹田(即人体上中下三丹田)为三一之宫;又称五方之精炁为五牙,五牙即五气。修道者若能依法存守三一,服食五牙,割欲绝粒,则能身壮年寿,却邪成仙。故本书名曰「三一五气真经」。经文中又言存守真一之道。其内容已见于《抱朴子•地真篇》。
史纠
六卷,明朱明镐撰。是书考订诸史书法之谬及其事迹之抵牾,上起《三国志》,下迄《元史》,每史各为一编。作者通过对史书的考订,阐发了他的史学主张。①他认为纪传体史书的本纪不能太简略。卷4中说:“纪略传详,史体固然;过加删削,毋乃太简!”②纪传体史书的立志要严格,主张删掉《魏书》中的《释老志》等。还认为,书志的断限要明了,有的明明是断代史的志,却写得漫无边际。③推崇表的作用,尤其是《辽史》的《闰考》、《朔考》。认为宋和辽历法不同,史家能够详列以上两表,使后人一目了然,正是修史之功。④对史书的论,作者认为,有独到见解的,可以作论,否则不必作论。⑤关于列传,作者对《宋史》的列传评价很多,他认为《宋史》有三善而有七失,其中的“七失”大多是针对它的列传而言的。有的列传所述名实不符,如陈靖的劝农之议,泥古不行,无益于民生,却把他列入吏传。有的入传混杂,该人道学传的列隐逸传,该入隐逸传的列入文苑传等。有的不必列传而强立,如有的人只有官衔可记,并无事迹可书,却强为之立传,徒有“词费之讥”。有的列传“历载其先世谱系,刺刺不休”,好像是写家史一样。⑥作者主张史书要善恶并书。他认为, “史官之笔,一出一入具有严科,不以小善盖巨慝,亦不以一眚掩大端。……君子有过,亦宜绳之,不敢以君子之名而或宽之;小人有善,亦宜录之,不可以小人之名而或距之。”《史纠》卷5
法华开示抄
法华开示抄,二十八卷。日本贞庆撰。编号二一九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