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佛法传通缘起
作者:凝然猜你喜欢的书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法国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重要代表。本书收入了魁奈在政治经济学等领域的作品,如《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赋税论》《经济表》《经济表的说明》《经济表第二版》《经济表的分析》《农业哲学》《自然权利》《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等。本书是参照日文《魁奈全集》、俄文《魁奈选集》等书选译的。
天马山房遗稿
明代诗文别集。朱淛(字必东,一号损岩)著。为朱淛之甥张秉铎编辑,隆庆间梓刻印行。凡8卷。前有隆庆三年(1569)朱得之序。四库以此刻本为底本著录。《四库全书总目》评其集与其人说:“其诗文不事铅华,独抒怀抱。朱彝尊《静志居诗话》,称其诗无俗韵,诵之想见其人,盖泽畔行吟,沉沦没世,而未尝有一穷郁怨尤之语,是为难也。至家居三十余年、于民生国计,切切不忘。集中所载南洋水利之议、山寇海寇之防,皆指陈利病,斟酌时宜,委曲以告当时,不以罢黜而漠视,抑又难矣。”《兰陔诗话》评其诗说:“损岩与马师山同批逆鳞,幸得不死,归隐天马。自谓罢官之岁,适与靖节相符,园中多种菊,每开时,必作数诗以纪岁月。其诗舂容和粹,无穷愁牢骚语。虽不规抚柴桑,其兴趣正自相同。”(《四库全书总目》卷172)
北游记
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 传》,《北游记玄帝出身传》,《北方真武祖师 玄天上帝真武志传》。章回小说。明余象斗编 著。四卷二十回。叙真武玄天上帝的故事,玄 天上帝乃传说中道家所崇拜的偶像之一。隋 炀帝时,玉帝见刘家琼花树金光灿灿,乃分一 缕真魂托生为刘氏后代。因琼花树当不起玉帝 后身供养,三清点明本相,指引到蓬莱山修行。 二十年后,凡心动,又托生为哥阇国玄明太子, 享十年太平天下,再到蓬莱山修行。因经不起 女色,又投胎为西霞国王子,名玄晃,做十五年 国王后,经天尊点化,弃国到灵鹫山修行。修成 真仙去见玉帝,封他去掌管太阳宫,宫中三十 六将均下凡作乱。他再次下凡为净洛国王子, 斗母元君度其成仙,天尊赐宝剑,玉帝封为真 武大将军。奉旨收妖,降伏妖魔三十六名,均为 玄天部将。真武被封为混元九天万法教主荡魔 天尊。存清道光十年大经堂《四游记》合传本, 启文堂单行本,小蓬莱馆《四游合传》亦收入。
王三
现代独幕话剧剧本。又名《醉了》。熊佛西著。1928年4月11日写于北平。初刊1928年5月上海《东方杂志》第25卷第9号。北平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会1926年6月初版。收入1930年3月上海商务印书馆版《佛西戏剧第二集》。又收入《近代独幕剧选》(1931)、《中学生文学读本》(1932)、《现代戏剧选》(1934)、《现代最佳剧选》(1940)等。1928年8月北平艺术专门学校戏剧系在北平首演,熊佛西导演。 剧本描写清代一个“刽子手”的醒悟。王三迫于生活,充当统治阶级的“刽子手”,曾屈杀无数无辜的“犯人”。残酷的现实,终于使他醒悟到:“这那是人干的活”,“我就是饿死,再也不指望衙门里的那几块造孽钱。”他决心洗手不干。但是母亲病危,房东逼租;要做小生意,又没有本钱。衙门又派人催他去杀人。他被灌得酩酊大醉,放声痛哭,一刀砍死前来逼租的赵五。“这不仅是熊氏的成功之作,即在近来的剧坛上也不愧为稀有的剧作”,“使我们深深地感到社会经济压迫之可怕,这无疑是对时代所需要的作品。”(马彦祥:《现代中国戏剧》)1957年8月,《剧本》月刊选此剧为“五四以来优秀独幕剧名著”重新发表,认为剧本“短而精,实在令人喜爱,确是见功夫”,“深刻地表现社会冲突”,“主要以人物的思想感情起剧烈变化的过程组织为戏剧动作”,“细微而生动地描写了主人公的命运”,“叫出内心深处的巨大的怨愤和激怒”(刘沧浪:《重读〈王三〉杂记》)。
隐元禅师语录
《隐元禅师语录》清隆琦说,海宁等编。十六卷。卷一至卷七,收住福州府福清县黄檗山万福禅寺、浙江嘉兴府崇德具福岩禅寺、福建福州府长乐县龙泉禅寺等寺语录;卷八收小参;卷九收源流颂;卷十收颂古、拈古、行实;卷十一收入室、问答机缘,法语、答垂语;卷十二收启、书问;卷十三至十五,收书偈;卷十六收赞、杂记等。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二十七册。
唯识二十论
梵名Vim!s/atika^vijn~apti -ma^trata^-siddhih! 。全一卷。世亲菩萨造,唐玄奘译。又作二十唯识论、摧破邪山论。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引用十地经中三界唯心之句,论证外境为内识显现,阐述唯识无境之义,以破斥小乘、外道之偏执。系法相宗所依十一论之一,瑜伽十支论之一。书中总举五言二十一行之颂,就之而诠解其义,本文首先宣说‘三界唯识’之旨,其次就小乘、外道所问难之四种问题,加以解释,以成立万法唯识之理。最后一颂阐明宗义,依偈颂之数而题名二十论。异译本有二:南朝陈之真谛所译大乘唯识论一卷、北魏菩提流支之大乘楞伽经唯识论一卷(又称破色心论)。此三译本中,菩提流支所译本,文多颂少,由二十三颂所成;真谛所译本,文少颂多,有二十四颂;玄奘所译本,文颂分配均等,由二十一颂所成。本书之注释书极多,于印度,以世亲弟子瞿波论师为首,共有十多家注释,其中护法所造成唯识宝生论五卷较为重要;另有我国唐代窥基所撰二十唯识论述记二卷、新罗圆测之唯识二十论疏二卷等。